雅致、简约、宁静——读谢伟强花鸟画有感

作者:王维友

  坐在柳浪闻莺对面勾山樵舍旁边谢伟强画室里,我一幅又一幅翻看谢伟强近年来的几十幅新作,清气徐来,雅韵频生,光风霁月,让人心醉。我惊奇的发现伟强这几年又闯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伟强十七八岁就师从国画大师潘天寿学画,前后长达四五年,他对潘先生“强骨静气,意笔工写”的画法早已了然于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尚在“牛棚”而没有自由的潘先生见这位青年人诚恳好学而由自己亲授又很不方便,便偷偷写信给自己在杭州的几位好友,介绍伟强去他们那里书学沙孟海,画学陆抑非、吴茀之、诸乐三和余任天,为此,伟强始终对潘先生心存感激。当年,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都会坚持每周两次去看望潘先生。让好多潘先生的弟子都心生敬意。就这样伟强在潘师的关照下又师转多门,门门都有所得。特别是陆抑非先生对伟强更是恩爱有加,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将自己所学倾囊而出,毫不保留的传授给这个忠厚好学的学生,使其画艺大步精进。从此,伟强在画坛脚跟立定。

  伟强为人老实敦厚,是一位勤奋多能,勇于探索的画家,其好学尊师和精勤奋取的精神,造就了他自己的艺术特色。他那别具一格的写意花鸟画作,格调高雅,洒脱流畅,生动自然,意趣无穷。这些年来他的画越发简约雅静,无火气,不霸悍。他把八大的简逸画风,简笔画法也化入自己笔下,作品严谨、淡雅、宁静、平和、恬美,笔清墨静,色彩单纯,清新明快,清澈见底,清风穆如。线条至纯至净、至简至洁。其构图细密严谨,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多余的物象。笔下所有物象都不留边际,而是淡淡地融入到背景和环境之中,与天色合为一体,形成一种蕴含深邃的含蓄美。整个画面寓激情于平静,寓奇致于闲淡;于疏淡中见俊朗,于谨严中见超逸。所有这些特色,不仅透露出画家内心的清明,更见其技法之高超,静穆、单纯、冷逸、萧疏,笔法风流潇洒,秀润纤细,既有宋画的文秀淡雅、隽永含蓄之美,也有元人的自然天趣、素净为贵之情怀。用笔的虚无古涩,设色的典雅清明,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笔墨形式,一花一石注入了中国人文精神,处处追求气韵清新、情趣生动的笔墨效果,笔笔给人“淡、静、雅”之感。他追求风格,但又不苛求变化,他要求自己在不经意中完成风格的转变,让传统与创新的“不意”来得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营造一个祥和安逸的自然世界。这也正是他追求的目标。

  在艺术上,他尊重传统,尤其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和表现。他广览博采,熟其性,取其形,得其神,掌握其所描绘物体的生长本质和规律,为之传神写照。他对自然生命抱着真诚的爱心,看他的画,常常会感到他正在与鹦鹉、麻雀、翠鸟、鹩哥、鸳鸯、鹅、鸦子……,甚至花朵、杨柳、松柏、翠竹在聊天。他醉心于自然美景,忘情于生命的自由与和谐,孜孜以求心境与画境的统一。画面上几只嬉水追尾的鸭子,穿梭柳荫,泛起浪花。每只鸭子仅用三笔五笔画成,一身淋漓尽致的水气,十分生动逗人。他笔下的小鸟,遊玩打鬥,嬉戏覓食,談情說愛,自有各自的日月春秋和情感天地。他说,这些鸦儿鸟儿大多是靠写生得来。其实,他这并不是在画鸟,只是在借鸟說話,进而感悟人生,抚慰心灵,探寻艺术。他平时真的就是这样在公园里、山林间、小溪边观花儿含露开合之态,察鸟禽之啄食、扑打之势,对着花儿鸟儿说话儿。因此,他的画常常不必事先经营,而是凭着平时积累的素材,加上训练有素的笔墨技法,以心写物,营造理想的画境。他所绘画面介乎于似与不似之间,生动、真诚,画如其人。其笔墨灵动多变,博大高远,阅世俗,达天外,独树—帜,处处弥漫着画家本人对自然生命的深爱,不断冲击着人的视觉,震撼着人的心灵,仁者从中见仁,智者从中见智,从而在“不似之似”中达到了借象达意的高度,充分显示出画家深厚的生活功底。

  伟强一直在追求远离尘垢,圆明寂照,究竟清净的境界,从不为自己心灵大门之外喧嚣的花花世界所惑,唯恐陷入被尘垢所染的有漏之道。他一向以宁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艺术。他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他甘于淡泊,不贪安逸,四十多年来只顾在自己宁静的花鸟世界里纵横驰骋,洞察绘事。无论世间如何热闹纷杂,他那平静的心灵仍保持圆融无碍,澄澈灵明,稳稳沉浸在安详宁静的状态之中,逐步去感受生命与存在的真义,感受主体和造化那交会融通的天道自在。他的花是安静的,他的鸟是安静的,他的一木一石也是安静的,就连他笔下的苍鹰都是安静的。他笔下之苍鹰在一片安静中照样显示出鸟中之王的金刚之气,雄威之力。也正因为有了这静气弥漫的境界,伟强笔下的一鸟一花、一树一石、一情一景才充分显露出真正内在的气韵之美。

  伟强正是这样以自然澄怀人生,在心灵与花鸟的对话中寻求自我情感品性与自然生命灵魂的沟通,把含蓄和深沉规定在宁静的精神追求中,含而不露,清逸出神,幽静旷远。这也正是伟强的成功之道。

2009年5月28日端午节于杭州红门局7号菜园书屋

版权所有:谢伟强 设计制作:中国收藏网 http://www.so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