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至12日,在浙江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将举行“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艺术珍品展供”。本次展出的唐卡艺术珍品,包含有宋代及明清时期的诸多唐卡精品,风格殊异,年代久远,颇为罕见。
  唐卡是西藏文化美丽的外衣和修饰,像点缀在雪域高原的一颗色彩斑斓的宝石。唐卡作为西藏民族主要的绘画形式,它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以至在西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唐卡的鉴识不用任何标示就可以辨别出它是来自世界最高地端的雪域绘画。
  “唐卡”一名,乃藏文汉译,或称“唐嘎”等。“唐”字的含义很多,在《法华经》中意即“徒然”,如“功不唐捐”。在汉文中意有“虚夸”,如“唐大无验”。在藏传佛教中则有“平坦”、“清楚”等义。那唐卡的“唐”和唐朝有没有关系,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关系,但如果从时序和材料上看,似乎又有一些关系,那就是它形成的时间正好是大唐王朝,汉地的卷轴画形式和文成公主带去的纺织技术影响了藏传佛教绘画的形式。
  “唐卡”,也称 “卷轴佛像”,关于“唐卡”没有统一的解释,大意是指用绘、贴、织或是绣的方法,在布上、绢上、纸上或皮质上表现藏传佛教文化内容的一种绘画形式。可悬挂供奉,也可卷合收藏,还可随身携带;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称为唐卡,小者称之为“匝尕”、“扎嘎里”或微型唐卡。
  当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徐徐展开之时,没有理由不让我们去探个究竟。庄严神圣的佛像,艳丽深沉的色彩,繁密简约的笔触,还有那蕴含宇宙意识的曼陀罗,时时触动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走进那青稞、酥油和雪水孕育的藏传佛教艺术中,接受哈达圣洁的洗礼。
两天王像
年代:9-11世纪
材质:布本
尺寸:71*52.5厘米
  天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战将。天王形象一般为身穿甲胄,面容威严,手持武器,足踏夜叉。有四人,分管东西南北四方。
  “东方持国天王”: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门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专门守护南瞻部州。
  “西方广目天王”: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专门守护西牛贺州。
  “北方多闻天王”: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专门守护北俱泸州。
图中左为北方多闻天王,右为西方广目天王。
  本幅唐卡年代久远,非常难得和珍贵。
药师佛
年代:13-14世纪
材质:麻本
尺寸:46*35厘米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谓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
  药师琉璃光佛也叫“饮光如来”,据佛教传说,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了十二个大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成佛后,他始终实践着大愿,一般人都称念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他的思想跟佛门的主张颇为径庭,佛门主张活着守苦行,死了享极乐,他却要让人健康长寿,且活得快乐。
噶玛巴-都松钦巴
年代:16-17世纪
材质:布本
尺寸:72*51厘米
  噶玛巴-都松钦巴,(1110-1193)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著名佛学家。出生于朵康哲雪地方(今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原名却吉扎巴,自幼从父学习藏文和密法。1127年出家为僧,师从噶当派大师学习阿底峡大师所传密法。南宋建炎二年(1128)赴前藏从嘉玛尔巴等大师学习噶当派教法,次年受比丘戒。绍兴九年(1139),从噶举派创始人塔布拉杰大师修持教法卓有成就。著有《四面金刚亥母》、《四续释》等佛教著作。
  噶玛噶举派后来创立活佛转世制度,都松钦巴被噶玛噶举派尊称为该派黑帽系第一世活佛,首创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
释迦牟尼佛
年代:明代
材质:布本
尺寸:94*61厘米
  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5年。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送子娘娘
年代:明代
材质:布本
尺寸:100*71厘米
  众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据说是“注生娘娘”,又称“送子娘娘”“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 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 。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
  她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送子娘娘。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六道轮回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59*45厘米
  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普巴金刚
年代:明代
材质:绢本
尺寸:61*49厘米
  “普巴”二字为藏语,其义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刚橛”之称,而今通称为普巴杵。
  “普”字表空性之义,“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不二体性。
  本尊身黑蓝色,具有三头、三目、六手,背后生双翼,如剑锐利,颈挂三串人首发,面涂三色,表三毒清净,头戴五骷冠,表示以五方佛的智慧作头上装饰,身披象皮 - 表降伏愚痴、人皮 - 表降伏贪爱,若虎皮裙 - 表降伏嗔恨。 右二足踏男魔之背,左二足踏女魔之胸,表降服四魔,安住于般若智焰之中。 颈上蛇饰表本尊具足降伏龙族,能统治一切之威力。
莲花生大师
年代:清代
材质:绢本
尺寸:84*59厘米
  他是西藏密宗“宁玛派”(即俗称“红教”)的开山祖师。“莲花生”,梵文名“Padmasambhava”,音译为“帕达玛萨瓦拉”,他的本名叫“白马穹乃”,又称为“乌金大师”,是8世纪时的印度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地方的人,后出家为僧,他学的是印度佛教密宗“因陀罗部底派”的传承。
  公元7世纪初,西藏王统第30世藏王——松赞干布(650-569在位)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建立了武力强大的“吐蕃”政权,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进入了一个繁荣期,佛教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佛教入藏的机缘,是源于松赞干布王的“政治联姻”,也就是随着汉、尼两位信奉佛教的妃子带入藏地的。
普巴金刚
年代:明-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70*49厘米
  “普巴”二字为藏语,其义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刚橛”之称,而今通称为普巴杵。
  “普”字表空性之义,“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不二体性。
  本尊身黑蓝色,具有三头、三目、六手,背后生双翼,如剑锐利,颈挂三串人首发,面涂三色,表三毒清净,头戴五骷冠,表示以五方佛的智慧作头上装饰,身披象皮 - 表降伏愚痴、人皮 - 表降伏贪爱,若虎皮裙 - 表降伏嗔恨。 右二足踏男魔之背,左二足踏女魔之胸,表降服四魔,安住于般若智焰之中。 颈上蛇饰表本尊具足降伏龙族,能统治一切之威力。
明妃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65*46厘米
  明妃是密宗佛教里男性高级修行人的异性修行伴侣,也就是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修行伴侣的名称,尊号。一般来说这样的明妃既是可以以观想出来的佛母,女菩萨或者是女神,也可以是思想和修行境界很高,而且长相倩丽标致的女性。
  在密宗修行里,男性修行人象征慈悲,而女性修行人则象征智慧,因此,明妃也称做智慧女或者手印女(手印是指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样的两个特殊的修行人的结合,能使人的思想境界和身体状况达到最高尚超脱的境界,因而具备了解救他人的功德能力——慈悲和智慧的一体能量,这就是密宗佛教所强调修持的“乐空双运”或者一般人称的“男女双修”。
大威德金刚
年代:明-清代
材质:麻本
尺寸:68*46厘米
  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梵名“阎魔德迦”,藏语为”多吉久谢”, 意为“怖畏金刚”,汉译大威德明王。也叫阎曼德迦、怖畏金刚、牛头明王。
  “奶格五金法”中的大威德金刚的装饰为寒林八饰:即人骨头饰、人头项链、十恶之人全皮围裙、人血胭脂、人血涂眉、虎皮围裙、骨灰涂身,呈粉绿色;还有象皮上装,左脚伸右腿弓曲于莲台日轮上,踏压水牛。当然,其装饰,同样有其象征意义。
狮面佛母
年代:明-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71*52厘米
  狮面佛母,藏语称“森多玛”,意为化身护法,因其形象为狮头人身,故名狮面佛母,又称“狮头金刚”。相传他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护法。她的形象是:狮子头,头戴五骷髅冠,三目圆睁,张口龇牙卷舌,两耳肥实下垂。上身袒露,两乳隆起,腰间围虎皮裙。脖子上挂50人头骨。有两手臂:左手捧骷髅碗当胸,右手握月形刀伸展出去,手指锐利。身体呈舞立姿势,左足单立,脚踩一仰卧男人身上,右腿弯屈。背后是火焰背光。
  狮面佛母属于藏密空行母一类,在喇嘛庙里,她常和虎头佛母、熊头佛母供奉一起:狮面佛母居中,虎头佛母居其右,熊头佛母居其左。雍和宫的讲经殿里就供有这样三位佛母。
麻吉拉准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61*42厘米
  麻吉拉准(1031-1129),是藏区的一位佛学家,即希杰决鲁派教法的主要传播者。 麻吉拉准面带微笑,头戴宝冠,束发披肩,坦胸露腹,下穿五彩丝裙,右手持手鼓,左手执法铃。以右腿上屈,左腿弯立的优美舞姿站立在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远山和祥云。
业明王护法
年代:明-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44*30厘米
  业明王,又称事业王,白满天或遍白天,藏地习称为“白哈尔神”,是世间护法神的主神。有人认为,其从突厥人信奉的天神中演化而成的,大约始于莲花生时代。又据说是莲花生大师应邀从家乡乌仗那请来作为桑耶寺的护法。
  其身相为白色,象征清净无染,披虎皮表示威猛勇武。头戴一顶斗笠似的宽边方顶黄喇嘛帽,座下一头绿鬃白毛狮子是他最显著的特征。事业王多为三头六臂形象,从右到左的脸相分别是蓝、白、红三色,说明他具有三种功德;六臂持物显示护法之大威力,骑狮表明他征服骄傲,莲台和太阳则表示事业的成就。
大威德金刚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61*52厘米
  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梵名“阎魔德迦”,藏语为”多吉久谢”, 意为“怖畏金刚”,汉译大威德明王。也叫阎曼德迦、怖畏金刚、牛头明王。
  “奶格五金法”中的大威德金刚的装饰为寒林八饰:即人骨头饰、人头项链、十恶之人全皮围裙、人血胭脂、人血涂眉、虎皮围裙、骨灰涂身,呈粉绿色;还有象皮上装,左脚伸右腿弓曲于莲台日轮上,踏压水牛。当然,其装饰,同样有其象征意义。
千手千眼观音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100*71厘米
  千手千眼观音的佛教密宗经典在佛教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是唐代天竺高僧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音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和伽梵达摩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据说观音菩萨为体悯生苦,大发慈悲,誓要度尽众生,若愿不能偿,自己的头便裂十份,身体分解为千份。茫茫世界,芸芸众生,照应极难,於是他将身躯化四十二段,每化为一尊观音,惟仍穷於应付。此时阿弥陀佛前来告诫,说观音不应残害身体,应以扩大法力实愿宏愿,并施法将观音四十二段合为一体,除原有两臂,留四十手臂,每臂手掌现一眼,表示一个身及二十五"有"("有"代表因果),二十五乘四十即一千,故名。
阿底峡尊者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73*50厘米
  阿底峡尊者,是我国宋代在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后弘期复兴佛教的代表人物。他是社护罗国(即今孟加拉国)国王善祥之子,名吉祥燃灯智,二十九岁时出家,普遍向各部派参学,并入海前往印尼就学于金洲大师法称修学菩提心教法。公元1041年,阿底峡尊者受西藏阿里地区王族智光、菩提光的迎请。赴西藏弘法,讲说多种教法,传授多种灌顶,与仁钦桑波(宝贤)译师、仲敦巴译师等藏地译师合作翻译了多种经论,又应菩提光的启请,造《菩提道灯论》,开示把佛所说的经律论三藏摄在三士道次第中的道理。阿底峡尊者一面讲经弘法,一面与藏地译师合作,翻译了好多经论,于公元1054年阴历十月十八日示寂于西藏聂塘,寿七十二岁。
普巴金刚
年代:清代
材质:布本
尺寸:66*53厘米
  “普巴”二字为藏语,其义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刚橛”之称,而今通称为普巴杵。
  “普”字表空性之义,“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不二体性。
  本尊身黑蓝色,具有三头、三目、六手,背后生双翼,如剑锐利,颈挂三串人首发,面涂三色,表三毒清净,头戴五骷冠,表示以五方佛的智慧作头上装饰,身披象皮 - 表降伏愚痴、人皮 - 表降伏贪爱,若虎皮裙 - 表降伏嗔恨。 右二足踏男魔之背,左二足踏女魔之胸,表降服四魔,安住于般若智焰之中。 颈上蛇饰表本尊具足降伏龙族,能统治一切之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