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观陆金尧作品展展有感
侯宇轩
陆金尧小友邀我为其展览写篇稿子,看完作品之后,确实有值得一写的价值。这次展览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他独立创作的画作,另一类是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这里分开来谈。
(《见山》32.5x7cmx6银箔卡纸2023年)
陆金尧个人作品的风格相当多元,从《黄山初雨》里细雨拂过山体的流动感,到《见山》里绿植荟萃的多联映入,以及近似油画稀释质感的《天山》。无论是山水与花鸟,还是题跋与印章,都再现了艺术家的基本功力,而画作灵光一显的皴法笔意和图式更新,是陆金尧对于自己多年专业训练成果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使得作品呈现一种轻盈的审美感受,用“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较为贴切。正如其画作常以山为意象造型一样,纵使万山已过,仍有远山不尽,唯有保持自我更新,才能游于艺。陆金尧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除了个人努力突破之外,他还尝试邀请不同的艺术家进行合作,试图从外力破开茧房。
(《但盼风雨来》49x171cm纸本设色2023)
(《黛》96x180cm纸本设色2023)
我曾问及陆金尧与他人合作的初衷,他的回答非常单纯,就是为了碰撞灵感。灵感是艺术创作过程当中,介于构思与制作之间的思维活动,通常表现为瞬间的激情与冲动,缺点是容易转瞬即逝。早年朱光潜评价灵感,只是一种无理性的文艺调性,并以唯物主义视角对此进行批判,这显然是立场先行的结论。纵观古今,灵感只有在艺术家长期训练之后,并始终保持对艺术本体思考的过程当中,才会偶发出现的心理动力。换言之,陆金尧与其师、其友频繁的合作行为,是一种由理性主导的知识生产,而非一时兴起。但在我看来,合作的尺度和广度还不够,大部分作品依旧在原有路径之上的探寻,仍受制于“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既然寻求立意突破,不妨尝试跨界合作,而后再回归国画,如此一来,方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清风坐竹林》87x69cm纸本设色2023年)
(《夕阳无限好》100x68.5cm纸本设色2023)
(《松烟伴青山》57.5x46.5cm纸本设色2023)
(《春山烟欲收》94x86.5cm纸本设色2023年)
(《我心更在春山外》57.5x46.5cm纸本设色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