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彩新锋——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2023)将于5月23日至6月4日举办孙文韬个人展览。
孙文韬1980年生于山东乐陵,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师从张志民教授,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刻绘艺委会委员、山东省青年美协主席团成员、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刚评价,孙文韬生于山东乐陵,齐鲁山水既是他取材的对象,也是他实现精神追索的载体。他的山水画并不着眼于山川地貌的视觉表象,而是期望将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传达给观者。他多次选择泰山、齐长城等历史景观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研读史籍加深对文化遗迹的理解,并将其升华为心灵景观,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崇敬。
在画面构图上,以俯视的宏大视角展现山川云雾的整体气势,同时将山石、树木、房舍等元素进行有序的穿插取舍,通过疏密明暗对比呈现清朗之气。在技法上,根据不同的山石构造选取语言,在传统皴法之外更强调对层叠结构和山林质感的表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陷入创作的程式化,不以千篇一律的图式构成和笔墨语汇套用不同的地貌景观,而是根据客体景观的不同特征呈现鲜活的图式变化,从传统笔墨中分解、创造出符合特定地貌特征的语言,进而将这种语言升华为美学意象。
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张志民表示,孙文韬是我的学生,自他专科、本科以至硕士、博士都跟随学习,已二十多个年头了。在我众多学生里,他不是依靠天分、聪明的学生,知道“天道酬勤”的道理。在一次采访中我曾说过,文韬这个人是比较内秀的。他的作品是以扎实取胜的。当然他也不缺乏才华与刻苦。按照山水画的传统来说,一个画者的成就应从三个方面衡量,就像汉字人品的“品”字。第一个“口”是勤奋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第二个“口”是人品,是为人为艺的基础。第三个“口”则是全面的修养。文韬在这三方面,都用功甚勤,还要继续努力。
在一次教学中我说,天光云影无处不是画图。要透过自然的表象,追寻山水文化的内美。他铭记于心寻访古迹,探求泉水文化遗存的点状存在。其作品《林汲泉》,《周永年读书处》即是这类成果。我曾指导他深入研读史籍,并寻访历史遗迹,将齐长城这一横亘于齐鲁大地之间的线状历史遗址景观搬上画面,其系列作品《齐长城寻踪》即是一例。而其系列作品《岱麓访古》则是秉承古人访碑寻古的路径不断领会实践而创作的。也是以山水画为载体研究中华泰山这一面状文化遗存。
在一次笔会上,修改了文韬的作品后,我题写了“海岱文华,丹青韬略。”勉励他要以海岱文化为研究对象,在绘画领域努力认知与开拓。我为文韬家乡个展题写了“东方画赞”展标,也是勉励他要以东方文化作为研究立场,努力以绘画载体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