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中的线性之美
http://www.socang.com   2022-01-11 15:19   来源:美术报


大足石刻北山大佛湾第136号龛,日月观音像

 

  位于重庆的大足石窟开凿于晚唐、发展于两宋,它的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数量庞大且有着很强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许多只有在平面绘画中才能看见的特征,在晚唐时期的雕塑作品中有令人欣喜的再现与表达。

  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雕塑作品不同,它不全基于从里到外的科学解剖,而更尊崇符合视觉审美意趣的线性规律。中国古人并没有“雕塑”这一概念,而是统称“雕刻”。“刻”字,足以体现在雕刻作品中,刀法刻画是作品的重点,而不是现在“雕塑”一词中的“塑”所代表的塑造之意。黄宾虹说:“刀法即笔法。”以刀代笔,以石料作为纸张的变相载体,来体现线条轨迹与节奏的独特内涵。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雕塑十分注重线性元素,无论是技法表现还是审美意趣,皆离不开线条。

  中国传统雕塑体系对于雕塑方面的线性元素观点与线条用法方面的理论较少,但是“雕塑以绘画为楷模”,并且有“书画同源”的说法,那么对于雕塑的用线理论完全可以参照绘画和书法体系中完备的用线法则。

  线的动态表现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空间具有时间性的重要原因。线条不光只是西方绘画系统中点、线、面这些单纯的名词,而是包含着笔法的“起”、“运”、“行”、“止”。连续的动作造就了线条生动的气韵与多层次的审美意趣。线对于画家工匠们,更是成为了表达思想与情感、展示自身艺术修养的载体。比如,人物衣褶纹路的线条在表现人体结构和渲染画面氛围的同时,甚至还能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明清时期人物画家所总结的“十八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都是用来形容线条的艺术风格,这足以证实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线条的多样性与手法的成熟性。这样的特性当然也体现在人物雕塑的线条中,雕刻以刀代笔的书写性就决定了雕塑线条的写意性,这种“写意的线条”由书画作品中脱胎而出,自然有着强烈的线性元素特征。这也再次印证了自古以来“绘塑同风,画俑互应”的现象。

  “绘塑同风”是中国传统雕塑的独特审美特征,兼具雕塑之美的空间性与绘画之美的平面性,这是只单纯强调三维立体感的雕塑作品所不具有的。这种多重的蕴含文人意趣的审美也是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雕塑的重要区别。这一审美特征更是传统雕塑作品能够气韵生动的根本历史原因。中国传统雕塑同时展现出平面二维与立体三维的多元性审美,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手段与多元互动的艺术载体。塑绘一体、塑列画院这种雕塑与绘画间数千年的交融与借鉴所形成的绘塑同风的形态不仅仅是雕塑浅显的外部特征,更是中国传统雕塑内在的审美内核。如北山摩崖造像中的数珠手观音像,就完美地诠释着中国“绘塑同风”观念下雕塑极具线性审美的特征。数珠手观音体态曼妙,衣裙轻拂,神情天真腼腆,整体造型透露出少女一般的娇憨与天真,脱去了宗教塑像的程式化,面部的造型流露出了清新自然的恬雅气息,甚至有着“媚态观音”之称。观音造像因为人们的虔诚信仰而自然具有佛性与神圣感,能产生现代无法达到的高度。这些生动传神的艺术宝藏在时间的侵蚀下一点一点消弭,但同时也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附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纵观大足石刻的造像,雕刻线条均是经过反复思考后刻画出的三维线条,从三个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线性之美。

  首先,线在客观世界中无迹可寻,是人们在意识中对客观世界中的物象进行抽象理解而产生的。选择以线条来表现世界,而不是明暗时,线条反应的就不仅仅是物象的形状。特别是用一根流畅起伏的线条来表示人物轮廓时,线条就进一步暗示了人物与所处空间的界限、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此时负形与外轮廓线的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佛教造像的整体外轮廓是几乎完整闭合并且孤立的,封闭的空间总有一种内收的力量,这种具有强烈仪式感的闭合外形线通常给人们传达出一种沉寂肃穆的情感。这种封闭的形式用于平面绘画作品中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其次,在线的疏密安排中有着紧密的并线排列。大量重复此种有序的线条组合时,不仅具有强烈的仪式感,而且具有趣味装饰性。人们的视觉对密度的松紧变化如同对黑白对比一样敏感,所以疏密对比更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有主有次的丰富画面构成。比如北山众多观音造像中,头冠玲珑繁复,刻画精细,与大面积留白的面部塑造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造像面部表情的沉静与恬淡。

  再者,雕刻以刀带笔的书写性使得其线条总是遒劲有力的,带有六法中“骨法用笔”之韵味。“画法用笔线条之美,纯从金石、书画、铜器、碑碣、造像而来,刚柔得中,笔法起承转合,在乎有劲。”佛教造像对于五官的概括性处理比写实手法更具艺术表现力,是具有金石意味的强烈的线性结体元素。这种刀刻般的具有力量感的线条贯穿“骨法”二字,使得五官造型简约却处处透露出蕴含线性审美的巧思。

  董其昌曰:“气韵不可学,生而知之。”自然天授,艺术的本质即在此。中国艺术对于线性元素审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当我们对于这种线之气韵了然于心时,自然会在艺术创作中真情流露。绘画如此,雕塑亦如此。

唐可馨(中国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大足石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