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中之禅意
http://www.socang.com   2021-10-26 14:01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苏轼受佛教影响远较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深刻,苏轼学佛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他并不执意研究信与不信的问题,而是既不盲目迷信,也不沉溺其中,他只是取佛理以用于人生思考,以求得对人生真谛的大彻大悟。尤其是谪居惠州的数年间,苏轼在逆境中寻求心灵的安稳,于是潜心读佛,“以无所思心会如来意,庶几于无所得故而得者”,苏轼读佛,丝毫不抱功利之心,一如陶渊明的般“不求甚解”,然而某一刻中的会意与顿悟,总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欢欣与收获。

  据《苏轼诗集》载:“君(苏辙)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栾城后集》卷二一《书白乐天集后二首》也说他“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而苏东坡于禅宗则是情有独钟,并对他影响深远,历久而弥真弥坚。

  宋代许多诗称道“翻著袜”,更表达出一种创立真知真见的精神。而苏轼便是书法中之禅意翻案法的高手,他往往借鉴成说,踵事增华,一层翻进一层,否定中含有演绎的肯定,翻案的结果使意义更深刻。书禅相通,苏轼书法得自于禅法。

  当然,这一观点,未必全是苏轼一个人的。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文学创作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早期汉译佛典对中国诗歌的格律的成熟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佛理、佛乐与佛教建筑等佛教相关的元素,则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内容、题材,并开拓出新的文学艺术意境。

  苏轼作为宋朝文坛第一诗人,他诗思高旷,气象万千,创作了大量含藏着非常深刻佛禅理趣的禅意诗。苏轼的禅意诗为人们困倦的心灵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人心灵的健康,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因而在当代仍有着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笔者爬罗剔抉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苏轼书法典集,对其禅意书法进行梳理归纳,试从悟得生命真谛、从容应对挫折和微笑拥抱人生方面阐释苏轼禅意书法的当代价值。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苏轼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