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忠:批评精神的回归与呐喊
http://www.socang.com   2021-10-26 13:48   来源: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第244期 美术新闻

本期话题

如何坚守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

 

本报记者 李振伟/策划

  【编者按】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倡导“批评精神”,文艺评论除了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更要严肃客观的立场,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的评论只能贻笑大方,既无益于评论对象,更无益于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唯有倡导“批评精神”,增强朝气锐气,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才能使文艺评论永葆光鲜。本期时评,围绕“如何坚守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倡导“批评精神”,文艺评论除了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更要严肃客观的立场,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的评论只能贻笑大方,既无益于评论对象,更无益于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唯有倡导“批评精神”,增强朝气锐气,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才能使文艺评论永葆光鲜。本期时评,围绕“如何坚守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本期导读

  于洋:在锐度、温度与纯度中彰显批评精神

  智联忠:批评精神的回归与呐喊

  殷昭玖:文艺评论者要有正气、勇气、锐气

  王飏:内外联动营造健康文艺评论生态

  毋庸讳言,当前的文艺评论存在不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国家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面对文艺评论的“失语”“缺席”“失信”“乏力”,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等现状,笔者以为,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呼唤科学、自由、民主的批评精神。

深化思想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文艺作品,都必须对时代进行独特把握,不断丰富思想内涵与提升精神境界。简言之,文艺批评或文艺评论乃是批评家对于作品、作家、艺术家以及文艺史、创作思潮的理论分析、判断与评价。评论家自身首先必须要有思想、有思想的穿透力,否则评论文章就难以具备思想性、专业性,缺乏深刻的洞见与分析。喑哑失语、乏力萎靡、隔靴搔痒、人云亦云的评论现象,恰恰说明了文艺评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匮乏。

  真正的文艺评论家必须以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来锤炼和武装自己,以独特的思想精神为准绳,把握社会生活、分析艺术作品,并在评论活动中体现自身作为审美主体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换言之,评论家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美学观等。只有这样,评论的思想厚度、精神高度、剖析力度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和内在体现。毋庸置疑,这些是文艺评论作为思想批评首先应该具备的,是批评精神的要义所在,也是进入艺术作品的理论前提。

弘扬艺术精神

  文艺评论是一种精神性实践活动,一定意义上文艺评论家就是思想家。然而,评论家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哲学家、思想家,其研究思考的对象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内容广博、形态多样、色彩丰富的艺术,作为审美世界的精神活动,在对社会生活、人类生存、价值意义的主体性表达中,创造的是艺术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理想。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摄影、曲艺、杂技、建筑、园林等,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技法、特点,有所相近却又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从事艺术评论时就要从这些具体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入手,尊重其艺术个性和艺术精神,深入文艺内部,挖掘艺术精神。

  对于艺术的精神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把握,不同艺术形态的艺术精神也各有差异,这与其形成发展的历史环境、社会民俗、审美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宏观上谈,艺术精神是一种诗性的、无功利的超越精神和艺术思维。评论作为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审美方式,必须从感性、直觉、形式入手,艺术地掌握评论对象进而展开理性的判断和解析。评论家只有从根本上遵循文艺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批评,通过审美的视点介入艺术,以真实的艺术感觉和对艺术精神的把握为先导,才能犹如小溪一般流过浅滩,汇入湖泊,最终直奔江河大海。比如评论戏曲剧目,就需要从文学、音乐、唱腔、表演、节奏、舞美等方面“批判性”地探究具体的审美创造与情感表达。

重塑批判精神

  文艺批评,是一种具有思辨性、审美性、实证性的理性思维活动。此处的“批评”不同于生活习语,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文艺批评是对文艺全面的分析、阐释与判断。批评不是否定,因此作家、艺术家不必对文艺批评产生畏惧和紧张情绪。批评是通过对艺术进行专业、深入的分析、评论,提炼艺术品的价值、意义、风格,进而总结艺术创作规律和美学内涵。

  构建和发扬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必须重塑宝贵的批判精神。这既包括对优秀艺术作品、积极艺术现象、好的文艺趋向加以褒扬,同时也要对思想低俗、价值扭曲、功利主义、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勇于进行批评和反思。有些批评家在不良思潮、低俗趣味面前不敢发表真实的意见,更别提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近年来,多种因素对正常的文艺批评形成了强烈干扰,艺术行业人听不得那些“有批评的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与自我吹捧、造势与自我造势,文艺界的怪象与评论界的庸俗吹捧、操守沦落互为助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提倡对这些不良现象、低劣作品的严厉批评和鲜明批判,彰显评论的批评精神。没有了朝气、锐气、锋芒和态度,没有了真切的批评和论争,文艺批评还是批评吗?■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智联忠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