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中有个“书画同源”的理念,最早由元代著名书画大家赵孟頫提出。赵孟頫本人便是书法与绘画俱精的典范——在绘画方面,他开创了元代文人新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
在书法方面,赵孟頫取法钟繇和“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前辈,篆、隶、草、行、楷都写得出神入化,尤其以楷书和行书著称,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当然,早在赵孟頫提出这一观点之前,古人们对于书法与绘画的认识就一直是紧密联系的。因为中国的汉字是由象形字发展而来,象形字也可以被视为“简笔画”类型的图形。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写道:“书画同体而未分……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应该是我国最早对于“书画同源”的解释之一。
北宋时的著名书画家米芾,也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都取得了极高成就——书法方面,他是“苏黄米蔡”宋四家之一;绘画方面,他擅长画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米芾以书法中的“点”来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人称“米氏云山”,是为一绝。
再往后,到了明代,或许不少人因为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对于明代江南的“四大才子”比较有印象。历史上,诗、书、画“三绝”的唐寅,确实在当时是公认的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的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他的人物画多为仕女图,师承唐代传统,色彩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
清代文人中,能像唐寅一样在书画领域都取得极高成就的,首先要推郑燮(郑板桥)。他的书法独树一帜,自创出融合了隶书和楷书的“六分半书”,俊秀清逸。清代诗人蒋士铨写诗称赞道:“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
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也对郑板桥的书与画极为推崇:“他的字把真、草、隶、篆四书体而以真隶为主的综合起来的一种新书体,而且是用作画的方法去写。这不但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惊人变化,就是几千年来也从未见过像他这样自我创造形成一派的。”
再到近现代,齐白石、张大千和黄宾虹的书法都很精彩,但他们三人的绘画成就和美誉,在大众心目中远远盖过了其书法成就。
在当代艺术家中,陈丹青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一直都很高,在当代艺术界甚至文化界都算得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最早以油画作品成名,1980年创作的油画《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美术史的划时代经典之作。后来他也涉足文学写作,近年来又开始跨界到书法。
2018年,陈丹青在北京举办了自己的书画个展,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谦称,自己“谈不上会书法”,更不知“书法的渊源”。“小学时临过几页王羲之的《圣教序》,还有苏东坡,此后只是偶然写写。”
不过,2019年上半年,还有拍卖公司举办了一场陈丹青的书法作品专场拍卖,8件作品以几千元价格起拍,最后全部成交。其中一幅是录张九龄诗的条屏拍出了四万元,为全场最高价。
有专业人士认为,陈丹青的书法缺乏基本功打底,总体相对业余,但其作品中透出的斯文之气,是很多书法匠人写不出来的。(文/天竺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