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科技 美在创新
http://www.socang.com   2021-09-23 17: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辽宁号航母(油画) 220×600厘米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科学探寻的真与艺术追求的美,共同滋养着人类的心智,使人们在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提高中,推动社会的发展。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因此,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都是团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美在科技——中国美术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介绍,该展览属于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中精选科技题材作品100余件,分为“科技人物——求真之路开拓者”“科技事件——创新征途里程碑”“科技成就——知识应用结硕果”三个部分,向观众全面展示科技、艺术和创新的关系,并着重呈现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希望通过展览,观众能感受科技工作者们潜心致研、服务社会、传播真知的生命意义;理解科技事件和科技成果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幸福之间表里相依;欣赏艺术家们为表现科学之美而创造的艺术之美。

  走进展厅,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立即被一组参差摆放的科学家雕塑吸引了。这件作品就是由吴为山创作的《高山仰止——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我把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积累的科学家雕塑的小稿整理出来,搭建起这座科学的高山。现在,这些作品分别陈列在祖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城市广场和博物馆、美术馆中,表达我们对科学家的致敬。”他说。山形展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十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小型雕塑,从祖冲之、李时珍、沈括,到钱学森、杨振宁、邓稼先、林巧稚,再到爱因斯坦、笛卡尔、佛洛伊德……每一件雕塑都栩栩如生,仿佛让科学家们跨越时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往展厅中走去,袁隆平、杨振宁的雕塑,屠呦呦、钟南山的油画,还有王淦昌、黄大年、邓稼先、钱学森、吴文俊、钱三强、宋文骢、谢家麟、王大珩、朱光亚的群像……让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两名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正在油画《国家的脊梁》前一一认识画中的科学家,“参观展览不仅能领略到大家名家的创作技法,也大大增加了对科学家和我国科技事业的了解。”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那次会议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油画《科学的春天》描绘的正是参加这次大会的科技工作者们激情昂扬地步出会场的场景。科技工作者们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蓝、灰色中山装,春天的阳光映照在每一个人的面庞之上,并与他们幸福的笑容一起绽放,画面构图饱满,气势蓬勃。一位母亲正在这幅作品前给刚上中学的孩子解释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能够飞速发展的原因:“这次会议为我们国家指明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古今中外,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层出不穷。如中国的万里长城、赵州桥、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还有很多伟大的科学记录同时也是艺术杰作,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计成的《园冶》,文艺复兴巨擘达·芬奇留下的手稿……经典例子不胜枚举,它们不仅是在岁月洗礼中凝结出的文化精神符号,也闪耀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吴为山表示。

  如果说“科技人物”篇章让人内心暗生敬仰,那么“科技事件”与“科技成就”篇章则大大激发了观众的自豪感。作品题材包括了大庆油田的发现、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截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安全返回、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事件,以及自主设计建造万吨级远洋货轮、自主研制C919大型客机、海洋石油钻探平台、正在服役的辽宁号航母、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造访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助力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高铁等新中国科技在众多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和创新成果。

  油画《辽宁号航母》前,一个小男孩摆出画面中人物指挥飞机起飞的造型拍照,也许在孩子心中,离飞行员梦想又近了一步;在《最美太湖水》前,曾经在太湖边生活过的赵奶奶向女儿回忆起往昔岁月……

  吴为山认为,艺术与科学既相异又相通,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二者不可分割。一方面,科学发现能拓宽艺术创作的视野,增加艺术表现的深度;科学技术可以让艺术的表达手段更加丰富多元;科学语言还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另一方面,科学发现在本质上就具有某种美学理由。无数伟大的科学家都提到过审美判断或美感对科学发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必须同时倚重艺术与科学,因为科学创造与艺术创作拥有同一个灵魂——创新。无论是艺术的呈现形式、表现风格抑或理解科学的一切现象、一切规律,无不是超越既有经验束缚的创新使然。正是通过艺术与科学的不断创新,人类的思维境界才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华,社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变革。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来说,创新是内在的需求,是生生不息的滋养和拥抱美好未来的希望。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美在创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