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图卷》
《梵像图卷》
《南诏图卷》与《梵像图卷》合称南诏、大理绘画的“双璧”
唐以前的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部族。在唐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南诏得以兴起。之后,又有大理国对这里加以治理。自此,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南诏、大理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篇章。
开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群,是中国西南边陲遗存下来的唯一一处古代大型石窟群,代表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有“南天瑰宝”之盛名。因其处于西南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石钟山石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学术地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外景
石钟山石窟位置
石钟山石窟的开凿营建,前后长达300余年,这里的石窟造像,在时间上赓续唐宋之际北方中原和西南汉藏佛教造像的文脉精髓,在题材内容上承载着历史上曾广泛流传的佛教密宗阿吒力派的义理和白族传统的宇宙观,在艺术表现上高度融入了西南地域的民间习俗和民族特色。整个石窟群共发现17窟、233躯造像,艺术风格鲜明,审美意趣隽永,不仅是当地僧俗朝野民众精神世界的折射,同时也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卓越艺术创造的实物见证。
八大明王堂全貌
第5号窟主尊及背屏
第8号窟阿姎白上层窟龛
第9号窟王及后妃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