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生的观念,体验数字未来
http://www.socang.com   2021-09-07 16:13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云中花园(雕塑、局部) 隋建国

 

  当下时代,数字化已从多种方面改变人类的生活,快速迭代的技术革命也在不断重塑人类的知识结构,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更为独立,另一方面促使身处于社会群体的人需要不断更新认知,以适应这个快速的时代。而作为个体的人该如何跟随、融入时代,并从中获得持续发展?在8月20日至10月8日,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生生与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展中,董功、李怒、邓悦君、李涛、马克、隋建国、张周捷、郑达这几位艺术家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数字信息不断更迭,如此快速的文化不断洗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是怎样攫取科技带来的革新,并把这种技术条件作为创作元素和动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次展览策展人、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表示。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代表共生发展的“生生与共”是核心主题,他们一边展示出立足于人文精神对未来展开的思考,一边通过展示自然与科学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来引领大众思考社会。

  “叮叮……当当”,时而传来的清脆、有力的碰撞声来自于建筑师董功和艺术家李怒的装置《钢草》,整件作品由钢筋、钢板打造,一根根笔直坚韧的钢草从一层展厅“拔地而起”直抵屋顶。当你位于二层展厅看到钢草顶部的重锤相互碰撞,听到它们之间强有力的声响而感到惊心时,转念再想,那个声音实为来自楼下观众游走在钢草之间的“轻松游戏”。这也是董功和李怒一次关于空间知觉的思索,每一根钢筋的长度和顶部经过负重设计,使得钢材的韧性在观众的互动过程中被感知,钢筋也因此拥有了生物般的“韧性”。

  “生生与共”实为在探索更多人与万物之间生生不息、共生共存的方式。如果说董功、李怒的《钢草》让观众“感知生物的韧性”,那么低科技艺术实验室创始人郑达的《未知时空的光泽》则让大家“看见了气息的形状”。在幽暗的环境氛围下,一排用电镀调光膜制成的圆形体垂挂整齐,在灯光聚焦下格外夺目,末端挂着一个控制用的盒子。“你可以对着这个盒子吹气,它们就会根据你的气息变出各种形状。”今日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气息的作用下,圆形体像收到指令一般舞动,或缩扁、或张开成球状。这件动态装置脱离传统电子屏幕的可视方式,以攫取实时更迭的自然数据来驱动圆形体变化,释放出绵延的张力,突破参与者的活动范围限制,使感知系统延伸至室外的自然场域,在人造空间中真实地再现“流动的自然奇观”。而在新媒体艺术家邓悦君用光影组成的带有荒诞感的丛林部落里,观众可以作为光影变化的观察者游走在纵横交错的声音空间里,装置中的昆虫翅膀在可有可无的运动中参与干扰,阻挡以及分化光线的传播和形成。这些互动装置引导人们去思考人与社会、自然与科学之间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在科技与人文共融的时代,艺术家们拥抱未知,亦回望经典。就像设计师马可所说:“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提供赖以生存的事物的仓库,更是人类生命的源头和归宿。”她用“土地”的概念打造《无用之土地》,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类的关怀。“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作品,无所谓对错,它只是一面镜子,反映出观者的内心。”她说。兼具数字艺术家和独立设计师身份的张周捷用一组“椅子”结合光影展陈,勾勒出多个维度的点、线和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家李涛擅长从旧工业材料中寻找创作灵感,他把“失去价值的”工业材料重新切割和重组,构成了全新且陌生的不规则形状,打破观者根深蒂固的思维。这些艺术家在尊重自然、生命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思考机器意识与智能和万物的共融,展开创作。

  当一部分作品表现出技术的更迭,另一部分作品则展示出面对快速发展时,艺术家如何把更恒定的人文价值带到创作中。“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属于新时代,我只是旧时代离去时的守望者罢了。”艺术家隋建国说,尽管他现在使用3 D打印技术做雕塑。这次展览,隋建国带来了《云中花园》,这件带着手掌纹路的“手捏泥”雕塑借助高精度的3 D打印技术,将人的掌纹完整地放大至足够清晰,并在材料与质感的作用下,进一步将雕塑“物质实在感”的观念放大。从传统雕塑走向3D打印,隋建国认为新技术在剥夺雕塑家手工创作机会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更宽广的世界。“3D打印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雕塑家的体外器官。如果一个艺术家的雕塑刀是他创作时的体外器官,未来的3D技术亦是。”他说。

  科技易变,人文精神却是永存的。尽管数字时代的所有生命体都可能被简化为微小的字符,人文精神的火种却不会被轻易扑灭。“这些艺术作品进一步以关注探讨物理空间与生命状态的关系引领大众去思考人与社会、自然与科学之间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说。艺术家通过艺术、设计、科技、自然与人文多领域的融合,借助技术剖析、解构人们的生命现状;探索、追问未来的全新领域,并用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向观众提出一个永恒的疑问“如何可以更好地选择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数字未来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