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 第228期 美术副刊
敦煌维摩诘画像中的文化汇聚
□邵强军 朱建军
居士是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在佛教史上最为有名的居士叫维摩诘,这是由古印度语音译而来,翻译过来是洁净之意,即身心如莲花般洁净的居士,这也是佛家所追求的境界之一。据经典记载,维摩诘本是妙喜佛国世界的菩萨,为救度众生便以居士及富商的双重身份来至人间。这位居士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还神通广大,犹如魔术师一般,经常以各种方便和幻像教导芸芸众生领悟人生真谛,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像唐代诗人王维,他的字号就叫“摩诘”,还有很多帝王也以维摩诘居士自称。如今在全国各地还能看到遗留下来的诸多维摩诘居士造像和壁画,如敦煌莫高窟就有67例,龙门石窟达129例等。
在敦煌壁画中,这位维摩诘居士的相貌和事迹,被敦煌画师们频繁地画了出来。其中尤以盛唐第103窟主室东壁门南侧的维摩诘画像最为出名。画像中,这位居士坐于帐内,上身前倾,头戴白色纶巾,身披鹤氅裘,右手挥麈尾,左手置于膝盖之上;他的神态坚定而充满自信,宽耸的额头,深邃的眼神,微启的嘴唇,飘然的胡须,充分彰显出一位智者的形象。
第103窟的维摩诘画像的表现手法明显使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描技法,与被誉为“画圣”之称的古代画家吴道子之风格非常相像,即“吴家样”,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吴带当风,并且敷色简淡、线条雄健。这幅维摩诘画像色彩简淡,仅将鹤氅裘涂以红褐色,其余衣饰皆以墨线勾勒,线条流畅有力,尤其是轻轻搭落在床榻之上的衣服,好似微风一般轻柔。这些特点正好切合“吴家样”的绘画风格,就有人认为这幅维摩诘画像与吴道子有着某些渊源关系。因此,这幅维摩诘画像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维摩诘所戴纶巾就是用青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裘是由长得像仙鹤的一种水鸟的羽毛做成的御寒长外衣,一般是穿在隐士、仙人、道士等人的身上,以显示出超凡脱俗;麈尾是一种集扇子和拂尘于一体的道具或配饰,它最初是用来“拂秽清暑”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赋予了它更多的精神层面的意义,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据说,麈就是一种体格巨大的鹿,它经常行走在其他群鹿前面,麈尾摇动,指挥引领鹿群的行向。“麈尾”的象征意义很可能取义于此,大概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时期非常流行“清谈”,所谓“清谈”就是当时的士族名流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等,这被社会视为高雅而又时尚的事情,通常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资格配得上执麈尾。
唐代画家孙位的画作《高逸图》,画的就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在庭院中聚会谈论的场景。画中最左侧第一位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而七贤中正是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宋朝诗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对三国东吴名将周瑜描写道:“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见,无论是周瑜还是诸葛亮手中的羽扇,都象征着智慧与才干超群的领袖风范。另外,唐代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大有彰显特殊身份与地位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03窟维摩诘画像
维摩诘居士不但是古时文人士大夫等知识分子所崇拜的知识领袖,还是佛教智慧的代言人之一。他曾以装病在家,引来号称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进行了一场盛大的辩论会,当时的帝王、外国国王及大臣都来参加了这场辩论,最终维摩诘大获全胜。与维摩诘相关的佛经中主要讲述的就是这场盛大的辩论会,把这一事迹描绘成图像就叫《维摩诘经变》。
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宇宙组织的情形,泛指一个极大范围无边无际的世界,通常以须弥山为中心。在敦煌壁画中,一般表现在《维摩诘经变》画的左边或者右边,称为“手接大千”图,出自《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表达的是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维摩诘原本是无动如来治下妙喜国的菩萨,辩论会大众听完后非常渴望见到妙喜佛国世界,维摩诘便使用神通力,犹如魔术师一般,举起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方便众人观之。
例如莫高窟晚唐第9窟中,维摩诘左手持麈尾,举起右手,从掌上变化出一朵巨大祥云,云里画六臂阿修罗立于大海之中,最上面两手,左手托着太阳,太阳中绘有三足乌,右手托着月亮,月亮中绘有桂树,中间两手,左手持矩,右手拿墨斗,下面两手,左手握金刚杵,右手拿法轮。阿修罗头顶须弥山,山腰缠绕两身龙女,应该是护法之类的守护神,山上绘一个豪华宝殿,宝殿中坐着一佛二菩萨及诸神将,表现的应当是妙喜世界。画面右边绘一巨型梯子,连接着凡间与天堂,用以沟通天地,天梯上有六个凡间男子正往上爬着,一位天神双手合十站在天梯口,正准备迎接从凡间来到妙喜世界的人们,即佛经里面“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仞利,见彼诸天”。
维摩诘居士不但是佛教文化中智慧超凡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还被烙上了本土文化的因素,如手中麈尾,就是典型的儒家文人身份的象征,表现出儒雅的风度。再如身上所穿鹤氅裘,一般是穿在隐士、仙人、道士等人的身上,以显示出超凡脱俗、飘逸潇洒的神秘个性。因此,在中国集儒释道精髓于一身的维摩诘形象,便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另外,维摩诘画像多以“病态”之容示众,然而敦煌第103窟维摩诘形态却以精神抖擞、充满智慧的形象表现,充分彰显出大唐文人的自信与朝气。
(作者:邵强军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朱建军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
(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