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成果展 展出45件高规格器物
http://www.socang.com   2021-08-09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修复现场。 徐天赐摄

 

   8月2日,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培训成果展在浙江杭州举行。据悉,此次展出的45件高规格器物大多出自宋代,其中以杭州德寿宫遗址、密渡桥工地出土的居多。

   此前,长三角区域部分高校修复培训工作在杭州开展。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来自长三角高校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考古实践、修复理论学习、窑址现场研学和修复实践,并将修复成果在此次展览展出。

   学员杨紫怡修复了德寿宫遗址出土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刻莲瓣纹碗。谈及修复过程中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她提到是器物拼接处的打磨工作。

   “我试了好多种方法,换了不同的角度,还是做不到老师说的样子。”杨紫怡犯了难。后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师郑卫国发现了问题所在:打磨时砂纸与接缝处的接触方向没有把握好。

   “砂纸要与接缝处以垂直的角度进行接触,还要不时地用手去感受打磨过程中器物的平滑程度。”郑卫国说,只有经过耐心摩擦和接触,才能让文物在拼接处的修复达到要求。

   事实上,文物修复工作不仅要实操,更多的还需要借鉴文献资料,追溯器物原貌。

   黄粒粒是中国美术学院研二的学生,她负责修复的是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通俗来说,这件器物就是南宋时期的花瓶,器型原创于五代至北宋时期,在古代中国文言琐事小说《清异录》中就有相关记载。

   黄粒粒拿到这件器物时,发现器物上的七根筒管已全部缺失,这也意味着修复者失去了可供翻模的原件。该如何处理?

   后来,修复组学员从典籍中找到了记载同类型器物的文献和图片资料。黄粒粒说,结合器物本身内部缺失痕迹的大小和典籍记载,最终确定了筒管的高度应低于口沿3毫米,误差1毫米,中心筒管应略粗于周围六根筒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员们修复的作品,由郑卫国修复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南宋龙泉窑青釉花觚等器物均是本次展览的压轴大作。

   其中,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残破的瓶身给修复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最后它们在修复师一次次的打磨、上色后,以原本的姿态重新、完整地展露于世人面前。

   据悉,这批修复完成的文物,或都将在亚运会前夕被送进建立在德寿宫遗址公园上的南宋博物馆(筹)进行展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器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