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长毛”了 杭州的“宝贝”们还好吗
http://www.socang.com   2021-06-23 15:08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章然、余雯雯、谢春晖、通讯员梁心韵

 

萧山跨湖桥博物馆的“中华第一舟”,有独立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杭州的“宝贝”们还好吗

  请大家放心,对付梅雨天气,咱们浙江的博物馆都挺有高招的

  6月15日,一则“馆藏文物长毛了”的新闻在朋友圈里热传。

  据红星新闻报道: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在陕西省咸阳市乾陵博物馆,看见一陶制人像文物四周长满小绒毛,在光线照射下仿若一只“金丝猴”。网友纷纷留言,还有人从学术角度分析,“可能是因为展柜环境潮湿,陶俑里面的盐分被析出来了。”

  乾陵博物馆副馆长陈女士证实是有这个情况,文物已经撤展,在文物修复室里做处理、养护。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遇到天气、温度变化,文物出现盐析,呈现出网友拍摄下来的类似于文物“长毛”的情况。

  看到这条新闻后,有网友@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想问问,杭州各大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宝贝,在如此潮湿闷热的黄梅天里,它们怎么样了。

  记者分头询问了杭州几大博物馆,得到的消息是:大家放心,杭州的宝贝好着呢。

  浙江省博物馆:

  梅雨季珍贵展品暂不展出

  浙江省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入梅雨季,馆内一些珍贵展品特别是字画类的藏品暂时不对外展出了。

  “梅雨季气温高、湿度大,对字画作品的影响比较大。”工作人员说,珍贵的字画展品都被存放在干燥恒温的库房里。此外,近期对于字画类展品,浙江省博物馆不会外借展出。“库房里环境适宜,所有藏品都能较好保存,不会出现发霉、浸湿等情况。”

  浙江自然博物院:

  动植物标本展区会设置除湿器

  浙江自然博物院里展示着不少恐龙化石和动植物的标本。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院长杨岭表示,梅雨季对浙江自然博物院里的动植物标本影响挺大。“潮湿的天气容易引起标本表面长出霉菌等,不仅影响观感,对标本的本身也是一种破坏。”为了应对已经到来的潮湿天气,浙江自然博物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特别潮湿的天气,动植物标本展区将会设置一些除湿器。同时,若发现标本表面出现水珠,工作人员将进行物理处理,确保标本干燥。

  此外,一些特别珍贵的展品,近期也将存放于干燥恒温的库房里暂不对外展出。恐龙化石等受潮湿天气的影响相对不大。

  杨岭副院长也做了温馨提醒,进入梅雨季,下雨较多,市民进入博物院参观时尽量不要把雨伞等雨具带入展区。进入博物院时,尽量保持鞋底干燥,饮料等液体也尽可能不要带进展馆。

  杭州博物馆:

  多种办法除湿防潮

  杭州博物馆馆藏部主任徐颖告诉记者,按照文物类别来看,梅雨季对纸质文物影响最大,特别是书画类文物,保管不当,很容易发霉,生成霉斑后很难去除,因此去湿、防潮工作很重要。

  他介绍说,杭州博物馆的库房或展区,都是常年保持恒温恒湿,温度维持在20℃左右,湿度在55%-65%左右,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般博物馆去湿去潮,有多种办法。比如新建的博物馆,大空间范围都会用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小范围区域用去湿机器。

  展柜做得到位也很关键,不能有很大的缝隙让湿气有机可乘,必要的时候内部会放入一些调湿片。

  一般保管书画类文保作品,外围用专用布套先裹住,这种隔层就像最基础的保护膜,可以防止一些虫类等侵扰,有条件的会放入储存盒子,盒子要选用吸潮功能强大的材质。

  当然,从全方位保管书画类文物来看,照度也很关键。如果展厅内光照过度,也会损伤展品,所以基本上书画类展品展出3个月左右就会放回去“修养”。

  另外,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钱币等文物,相对介质比较稳定,防潮的工作也会简单些,基本上保持展区和收藏库房恒温恒湿即可。而对这些文物最重要的保护是防撞,因此如果不对外展示,放入囊盒中保管是最适合的。“我们一般会做一些预防性保护,相当于把保护的事情都做在前面,这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比较好的方法。”

  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独木舟有独立温湿控制系统

  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2014年就上线了监测系统,在后台默默守护着这里的宝贝们。

  中层温度、一层土壤、二层土壤……一行行数据记录着文物的变化。

  工作人员说,他们在遗址厅安装了40多个检测仪,定期进行数据导入、分析,利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文物的安全。

  针对梅雨季,博物馆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遗址厅有独立的恒温恒湿系统,常年保证土遗址温度最高25℃,湿度最佳维持在75%。“即使场馆的空调出现问题,遗址保护厅的温度湿度系统也能保证文物安全。”工作人员解释说。

  著名的“中华第一舟”静静地“停泊”在玻璃房里,有三台机器在工作。柜式的是恒温恒湿机,两台小的是除湿机,主要为了保证玻璃房内温湿度的稳定,确保独木舟的风干工作顺利进行。

  独木舟文物被发现后,就用药水浸泡,进行脱盐脱水保护。时间相当漫长,现正处于风干阶段,这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像梅雨季这样的极端天气,我们就要加强对恒温恒湿系统数据的观察,每天都看,如果发现湿度过大,要调整除湿机的使用功率。”

  馆内唯一一个真空保存展示的文物是席状编织物,这件文物距今8000年,经历过脱盐脱水风干,而后真空保护。

  工作人员说,虽然有恒温恒湿系统,但梅雨季,对文物的保护要更加慎重和上心。“加密巡逻班次,记录温度湿度,调节抽湿机,特别是水下遗址厅,存放着独木舟等,防霉除湿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

  记者采访时看到,遗址厅的土遗址上结起了少许白色晶体。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是盐析现象。盐析是水分蒸发,盐在表面上结出晶体。8000多年前跨湖桥遗址靠近海岸线,盐分含量较高,当温湿度发生变化,每个时段都有可能发生盐析现象。“相比产生的微小盐晶体,防止土遗址在潮湿环境中坍塌,才是土遗址保护的核心。”

  对此,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合作,在土遗址内插入电化学桩,稳定了土遗址的状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