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宋史:大宋第一“经纪人”宋仁宗和他身边的大人物
http://www.socang.com   2021-06-21 10:35   来源:搜狐文化

  宋仁宗,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2年,占了北宋王朝的1/4,但似乎存在感不高,没法跟唐宗宋祖比肩,不过,宋仁宗旗下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背诵默写天团”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王安石,文曲星包拯,武曲星狄青……手握众多大咖的宋仁宗可谓大宋第一“经纪人”,其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亦是少有的众星云集时代。

  近日,一本记录宋仁宗时代官场、情场、战场里36味人生的人物小传《宋仁宗时代的大人物》面世。该书由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人唐博执笔、多位专家力荐,书中囊括宋仁宗时代36位代表性人物,皇后妃嫔、文官武将、公主宦官、科技巨匠、文人墨客、敌国首领等,既有宫廷的逸闻趣事,又有朝堂的勾心斗角;同时蕴含了作者对他们人生际遇的思考。36个大人物的人生轨迹,共同绘就了宋仁宗时代与众不同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画卷,呈现出一幅立体丰满的“清明上河图”。

不局限于宋朝的大中国视角,让历史有迹可循

  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于沛说:“一千年前,宋仁宗登上了皇帝宝座。他领衔的北宋王朝,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以世界眼光看,宋仁宗时代的中国也是领先全球、独步东方的。这不是一个人造就的大时代,而是众多大人物和小人物共同书写辉煌的大历史。”作者唐博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关门弟子。书中以《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涑水记闻》《梦粱录》《渑水燕谈录》《邵氏见闻录》《道山清话》等海量文献为依托,还原历史人物原貌,寓历史学知识于生动的叙事中,将史学思考编织进人物故事中。

  如对范仲淹的感怀:在中国古代官僚社会里,范仲淹固然是“圣贤”,但他毕竟是少数派,注定是孤独的。他改变不了官场风气,改变不了经济结构,改变不了社会生态,他连自己也改变不了。北宋王朝继续在“风波里”出没,始终困于“孤城闭”,有待于更强者的关照和开启。再如对宋代好男不当兵的注解:狄青之死开了两宋时代的恶例——军事人才不能锋芒太盛,否则容易招致猜忌,甚至背上“莫须有”的谋反嫌疑。南宋初年岳飞的死,就是狄青悲剧的重演和升级。在两宋时代,将军的归宿,没有衣锦还乡,没有豪情万丈,只有甘于平庸,承受非议。只是在对外战争中出现了“师唯不出,出则丧败;寇唯不来,来必得志”的糟糕局面后,皇帝和大臣们才会感慨“国无良将”,却几乎没人反思为什么会“国无良将”。

  此外,还将契丹、西夏以及以侬智高为代表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视野,给予恰当的历史定位,让全书的叙事格局更完整。读者可以跟着富弼出使契丹,还可以走近西夏首领李元昊,一探“东方金字塔”埋葬的秘密。

  对于近年来大家都爱的宋朝这一话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这两年,宋史题材是影视作品里的大IP,许多影迷对宋代的前卫风格心驰神往。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新时代,唐博博士这本《宋仁宗时代的大人物》,为丰富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好点子。”

  宋代百科知识穿插全书,有趣有用的知识延展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宏杰抛出了一些读者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宋代皇帝为什么热衷“二婚”?宋代公主为什么敢于“离婚”?宋代将军为什么不受重用?宋代高官为什么都是文学家?唐博博士笔耕不辍,讲述了这个“庸常”时代的大人物,演绎了这段群星璀璨的“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制度、民俗、掌故融于每个“大人物”的叙事中,在看故事的同时轻轻松松拿下知识点。在每个人物叙事的开篇,以一段诗词入题,领略古文之美,诗情画意入境,烘托人物氛围。

  比如,范仲淹为数不多的代表性诗作《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没风波里”何尝不是范仲淹波澜壮阔一生的写照。又比如,吕夷简的七言绝句《过灵岩寺》:“净名庵下灵岩路,峻壁层崖倚半空。我爱老僧年八十,一生长住翠微中。”这位资深技术官僚、政坛“不倒翁”,在诗里满是对遁入空门的羡慕,对恬淡悠然的渴望。

  书中有60余幅高清宋画,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北宋帝后画像,可以一窥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和世俗风情,如人们欢度端午节的情景,据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龙舟竞渡实景图。

宋仁宗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一个我们只听过名字的皇帝,一群我们只背过他们诗词的文学家,一群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的后妃、公主、宦官、将军。唐博博士的这本《宋仁宗时代的大人物》,就是要带领我们,戳开历史的窗户纸,看到他们的另一重身份。”

唐博《宋仁宗时代的大人物》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出版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宋史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