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始于康熙晚期,乾隆、雍正朝发展鼎盛,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丰富,工艺繁缛,令人叹为观止。清代粉彩瓷常见的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并随着工艺的进步和不断创新,使粉彩在这一时期更加富丽繁缛。
本文要介绍的这件清光绪粉彩百花不露地盘,通高2.5、腹径13、口径14.9、底径7.6厘米;敞口,浅腹,圈足。盘内(图1)绘饰百花图,花团锦簇,绚丽缤纷,芬芳正浓,各尽其妍,以粉彩分别绘月季、牡丹、菊花、牵牛花、百合、荷花等各色花卉及花叶,花卉种类繁密,不胜分辨,使人仿佛置身百花丛中,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的花朵,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象征着“百花献瑞”的吉祥之意。外壁(图2)对称绘两组粉彩缠枝花卉纹饰。底竖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列红彩楷书款。
“百花不露地”,为清代时期制瓷工艺繁荣才出现的一种装饰纹样,直观解释就是画上许多花儿把底子都盖住,使其不露地儿,也叫做“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极富吉祥美意。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载:“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故又称“万花堆”。
此装饰技法创见于雍正时期,流行于乾、嘉二朝。雍正一朝的百花锦地尚属于草创阶段,花与花之间并不以花叶填满,而是留有空隙;到了乾隆时期,随着粉彩逐渐成为瓷器的主流,百花锦地作为粉彩的一个重要的品种,也逐渐发展成熟,其花朵种类繁多,彩料颜色鲜艳,绘画手法细致,堪称鼎盛之期,“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百花不露地”这种纹饰多在器物主体中心部位绘制牡丹等大朵花卉,在其周围加绘菊花、茶花、月季、荷花、桃花等各种小花朵,且在空余部位佐以精细辅纹,使画面满密,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据清宫档案记载,百花不露地者,是帝王专用赏花应景之瓷,工艺比其他官窑更为讲究,繁复之至,珍贵难得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