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两件邓石如草书代表作品
http://www.socang.com   2021-03-26 17:18   来源:收藏快报 吴曦翔/安徽安庆

 

 

  安庆博物馆(新馆)最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精品展。展品中,有一副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邓石如草书七言联,受到很高的关注。

图1 望江县博物馆藏邓石如草书七言联

图5 邓石如草书《海为龙世界》五言对联

图4 “邓石如字顽伯”白文印

图3 “邓氏完白”白文印

图2 “凤桥麟坂旧茅庐”小篆体朱文

图6 安庆博物馆收藏的邓石如隶书对联

 

  这副对联(图1)长163、宽26.50厘米,为望江县博物馆藏品。作品为行草字体,上联“画帘花影听莺语”,下联“明月萧声唤鹤骑”,落款“顽翁”。其中,上联右上角盖有长方形印章“凤桥麟坂旧茅庐”小篆体朱文(图2);下联“顽翁”落款下,盖有两枚方形印章,一方为“邓氏完白”白文钤印(图3),其下另一方为“邓石如字顽伯”白文钤印(图4)。

  邓石如(1743—1805),安庆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为清代篆刻、书法大家,有人把他归为“皖派”,更多的人因为推崇他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为“邓派”,誉其“四体为国朝第一”。

  邓石如幼时,家境贫寒,地位低下,尝尽人间疾苦,曾说:“我少时末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这样一介布衣,在民间读书不多的背景下,能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篆刻、书法大家,全凭自己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毅力和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努力。他十七岁后,就开始以刻章、写字养家糊口。三十岁后,通过友人介绍,先后认识了南京梅缪三兄弟等友人,遍观梅家珍藏的金石善本,起早贪黑,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勤奋刻苦,朝夕不辍,乐此不疲,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鬻字为生的人生路上,遇到了梁巘,他是邓石如从普通的书匠转变为从事书法专业书家的提携者,对邓石如艺术转折有很大的影响。邓石如是脱离基础经典文化,专门习书者,不像传统的书法大家,要么是朝廷名臣官吏,要么是仕途不顺、不得志者,他们都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饱读诗书典籍的背景,就民间布衣书家艺术成就而言,很难逾越传统的这些书法大家。而邓石如另辟蹊径,是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取法汉魏碑刻,潜心研究,独树一帜。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被称为“书道中兴”的一代,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仍是帖学天下,中期碑学兴起,晚期则碑学盛行。邓石如的乾嘉年间,正值中期,也是书法史上一个巨变的时期,帖学日渐式微,碑学兴起,清初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改变。乾嘉时期,随着金石、考据学的蓬勃兴起,大量的金石碑版被发掘出土,不少人由考据进而学书,书法逐渐转向碑学。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有两个人,一是邓石如,他将四体书法互参并融,碑、帖兼采,被誉为“国朝第一”;二是伊秉绶,他书法上隶书追秦汉,隶书成就突出。两人书名并重当世。

  在篆刻上,皖派的开创者是何震,他师学文彭,又称“文何”派。何震的后继者另有徽州籍篆刻家程邃、巴慰祖、胡唐、汪关,合称“皖四家”。而“皖派”另一个重要级的代表则是清代篆刻家邓石如。他篆字摆脱了当时拘谨刻板习气,独具沉雄古朴美感,特别是小篆朱文印,在赵、孟的基础上,独具风格,冲破了当时只取秦汉玺印的局限,使篆刻风貌大变,影响深远。“浙派”开创者是西泠丁敬,后继者有黄易、蒋仁、奚冈、陈豫钟、陈鹤寿、赵之琛、钱松等诸家,号称“西泠八家”。

  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之时,邓石如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以自己的篆刻和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形成了自己的篆刻风格,邓派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邓石如的篆刻、书法风格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大家。可惜他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邓石如的书法成就在篆隶上,行草书流传下来的作品甚少,主要在长笺短札、对联、册页、卷轴等形式上。按字体的大小分为三种:一是大字的行书,融合钟、王、李、徐、苏、米等大家书体而来;二是小行草书体,册页较多,皆受颜真卿、李邕、杨凝式、金农等人的影响;三是自己将魏碑的碑学笔法融入,有别于先贤书体风味,意境古雅,结体拙朴,这是另辟蹊径,独创皖派门派之风格,邓石如的楷、行、草作品中常参入篆隶笔意,启于碑学,兼有帖学之韵。

  除了望江县博物馆收藏的这副草书七言联,邓石如的另一副草书《海为龙世界》五言对联(图5),是书法界知晓最广的名帖佳作。此联书于1804年,邓石如两年后离开人世,因此也是他的晚年杰作。该联上联:海为龙世界;下联:天是鹤家乡(因“天”字为祝枝山草体,常有人误识为“云”)。后来该联由魏廷荣(1890—1974)捐献给国家,现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关于这件《“海为龙世界”五言对联》,还有一段邓石如的轶事。

  嘉庆九年初夏,在邗上(扬州)旧寓僧所,一个偶然的机会,邓石如遇见了灵隐寺见初禅师,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往来数日,见禅师修行高洁,而且对书法颇感兴趣,见识非凡,有先辈智永禅师的遗风,就在相游结束之际,书写了这一副对联送给禅师,作为临别赠送的礼物。对联五言草书,以“龙”“鹤”为中心,神形兼备,一种自然、超脱、妙趣的情感跃然纸上,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此字体体味到山人的用笔,行草间参透篆隶笔意,古茂浑朴,遒丽淳质,使得对联笔趣声情并茂,古朴与遒丽、刚劲与柔润和谐统一起来,一改乾嘉年间帖学媚俗习气。

  对于邓石如草书作品,后世有多位书法家给出评价。方朔《沈经堂文抄》:“邓石如行则钟、王、李、徐而下,亦染指苏、米。”包世臣于《完白山人传》:“草书虽纵逸不入晋人,而笔致蕴藉,无五季以来俗气。”“鲁斯(钱伯垌)故服山人篆分为绝业,及见其行草,叹曰:‘此杨少师神境也’。”常州书家钱伯垌赞叹其善草书且有杨凝式的神韵。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他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赵之谦曰:“山人学书先从篆隶入,隶成通篆,篆成通之真。书由真通行,须从草假道,山人草不克见,行书亦未工。此是日力所限,然其成者无以加矣。”赵之谦认为山人不善草书之意。

  清末民初书画家向燊(1864—1928,字乐谷,号抱蜀子,湖南人)曰:“山人篆隶纯守汉人矩矱;楷书直逼北魏诸碑,不参唐人一笔;行草以篆分之法入之,一洗圆润之习,遂开有清一代碑学之宗。”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除了安徽博物院珍藏的邓石如书法杰作数量最多之外,我国其他多地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偶有涉及,如安庆博物馆收藏其两件隶书作品(图6)和两方隶书碑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邓石如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