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教大师白玉蟾《四言诗帖》
http://www.socang.com   2021-03-24 16:55   来源:收藏快报 支荣慧/福建南平

 

 

  道教大师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自小聪颖,一生对仕途不感兴趣,致力于道学研究与传播。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喜饮酒。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可谓大奇人也。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字白叟,一安如晦,福建闽清人,京号琼琯。家住武夷山,号武夷山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云外子。后弃家游海上,号海琼子。至雷州继白氏,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阅,又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

  1206年春,12岁的白玉蟾赴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官韩世忠出题“织机”,白玉蟾现场作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著有《琼琯集》《白真人文集》。

  《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24.5、横52.5厘米,全诗共十一行,五十字,款署“玉蟾”。观看书作,中间似有接过的痕迹。作品释文如下: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辑,得尔飞盖,升入紫庭。玉蟾。

  章法上,左边留白更多,加盖了四个章,让人感觉恰到好处。阅读与欣赏此《四言诗帖》,便立即被其清虚荡漾、俊逸流美的神采所吸引,犹如身临祥云飘浮的仙境,似看到薄雾笼罩中的幽谷岩岫,或香烟环绕的佛宇道观,正是白玉蟾学道的反映,用“书如其人”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作品展现出一幅清爽雄奇、简淡古雅、生气勃勃、和谐统一的美妙画卷。布局谋篇大开大合、大收大放,全篇气势磅礴,气息一贯到底。其笔画龙翔凤翥,飘然飞动,看似随意疾徐,任情挥洒,漫不经心,但笔笔精神抖擞,处处合于法度。详观其草法神采,师承渊源是从晋唐而来,距离张旭、怀素不远,堪称一件罕见的上乘草书作品。落款“玉蟾”二字与正文大小相同,刚好弥补了全诗最后一行单“庭”字,三字一行,成一整体,可谓独具匠心,不得不赞。

  此帖笔法以中锋、藏锋为主,用笔遒劲,线条圆转自如,笔走龙蛇,含蓄而流畅,坚实而停匀。钩、挑、撇、捺之画,或回或折或驻,提按自由,变幻微妙,节奏轻盈,每一笔每一画都被安排在恰恰当的位置上,起到左顾右盼、上下呼应、千钧传神的作用。

  其结体动静交错、波澜起伏,时而低昂回旋,翻转奔逐;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壮其声萧飒而澎湃,抒其情深沉而豁达。牵丝引带虽飘逸而不浮,虽流增而不滑,沉着痛快,笔笔精妙;字形大小相间,自由穿插,或俯仰或揖让,各有情态,各得其所;行气并非端如引绳,而是左摇右曳,有欹正有疏密,跌宕变化,富于奇趣意韵。

  作品以其清新疏朗、淡逸古雅,给人一种高山流水、清泉洗心之感,由于线条回环往复的轻盈旋律,又使作品有蓝天白云般的抒情怡意之趣味。行与行距离紧密,但处处透气,并不让人有压迫感。通篇来看,前6行字略小,空隙稍密,欹侧、大小变化犹为明显,后5行则反之,反映出玉蟾渐进佳境,心手双畅,情感难以遏制,挥洒自我的风采。第七行“帝”字在此帖字形最大最夸张,白玉蟾情感达到了最高潮。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宋代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