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书画鉴定家中,谢稚柳(1910年~1997年) 可能是留下信札最多 的一个。大凡与他有过交往者,无不存其手泽,以致无论在拍卖行还是书画收藏家手中,都能不时见其信札。他所写信札,往往随意而为,不拘成法。所用之信笺,也多是因地制宜,并无考究:或绘画用纸的边角料,或包装物品的牛皮纸,甚至用过的信封背面等。当然,也有不少是有朱丝栏或乌丝栏的竖写信笺。
就连书写工具也是不拘一格,有毛笔, 也有钢笔,偶尔还能见到圆珠笔或铅笔。无论哪种载体,零缣断楮,均曲尽其性,清润雅丽,体现其深厚的学识涵养与笔墨情趣。从其致朱泽的短札中即可窥其一斑。
该信之信封并无邮戳,上书:
朱泽同志:去岁在盼秋同志处相聚,至以为快。兹有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梁纪同志偕同事将至黄山写生,路出屯溪,特嘱其奉候,幸荷赐予便利,尤为感荷,感荷。顺致 敬礼 谢稚柳手上,四月十二日。
朱泽为原安徽省文联秘书长,曾与赖少其、陈登科、那沙、鲁彥周、江流、王影等同为安徽省文联的党组成员,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与文化界名流多有交游,在诗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赖少其从安徽退休回到广州定居后,曾与其多有书信往还。在苏庚春、谢稚柳、徐孝穆、唐云等人的信札中,经常可见到他的名字。他是一个活跃于安徽地区,与全国书画界名家均有往来的美术活动家。
谢稚柳致朱泽信札
曾见一通谢稚柳致徐孝穆的信札中提及:“孝穆兄:手书奉悉。朱泽画可即画就,然今日已十四日,见此书后,不知来得及取去否?即颂近祺!谢稚柳,十四日”,可知朱泽通过徐孝穆向谢氏求画,三人同属一个朋友圈中。信中“盼秋”,资料阙如,未详是何人,但在谢稚柳1974 年书《沈尹默词五首手卷》中,曾有如下题记:“右诗词五首为沈尹默先生所作,其前四首则为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在杭州所作,写寄一平、同生、苏平、漫之、盼秋诸同志。时先生正养疴西湖,先是先生并有所作词八首,亦先此写寄诸同志,留在同生同志处,则今已不可寻觅矣。”“一平”为王一平(1914~2007年),原名王炳真、王一萍,山东荣成人,历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等。
“漫之”为曹漫之(1913~1991年),字符鹏,山东胶东(今平度)人,历任西泠印社顾问、上海市民政局局长、华东局副秘书长、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等。据此可知,“盼秋”当为与谢稚柳、沈尹默等熟稔的官员或美术活动家。
该信并无年款,信封称谓中“徽州专区革委会”全称为“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于1968年7月7日。1971年3月29 日,“徽州专区”改为“徽州地区”。1979年2月27日,“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因此,大致可以推断,此信的书写时间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最晚为1979年初。据此信收藏者言,该信直接来自于信中提及的梁纪。
据郑重编《谢稚柳系年录》言,1930年,年仅21岁的谢稚柳在中央博物院举办的古代绘画展览中,看到了陈洪绶的真迹, 兴奋地说:“找到了真正的老莲”,并积聚钱买了一张陈洪绶的《梅花》。在1934年,谢稚柳还撰写了《陈老莲》一文,详细介绍陈洪绶的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因此,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谢稚柳自幼便对陈洪绶浸淫尤深,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陈洪绶风貌就最为明显。该信的书写时间虽然已是谢稚柳年近古稀之时,但笔意中仍可见老莲的影子。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痕迹,再加上其发自肺腑的学问文章之气,成就谢稚柳回味无穷的书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