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寄托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无论什么纹样应该都有特定的意义。明代中期瓷器上曾经出现过一种非常特别的图案,上面写的都是梵文字(图1—图3),这种纹样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图2 明中期瓷片上的“梵文咒轮”(两圈)
图3 明中期瓷片上的“梵文咒轮”(三圈)
图4 明代民窑“福”字梵文咒轮纹
图5 明代民窑“富贵兴家”字梵文咒轮纹
图1至图3的图案应称“梵文咒轮”。咒轮是梵文的一种书写形式,它的性质其实是咒语。不同的梵文咒语,文字有长有短。最短的咒语只有一个字,而长的咒语则有数百个字,咒轮是较长咒语常用的书写方式。梵文咒轮的书写规律一般是这样的:摆在咒轮最中央的那个字,或者是代表此咒发明者(佛、菩萨)的种子字,或者是此咒起首第一字。然后围绕中央一字按轮状排列其余文字。字数少的咒语,如几个字、十几个字,就排列成一个圆圈(图1);字数多的咒语,如几十个字,上百个字,就排列成两圈(图2)、三圈(图3)以至更多圈。
那么,这种梵文咒轮的意义应该怎样去认知呢?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解读咒轮中的梵文字。但梵文是一种外来文字,汉地真正懂梵文的人很少,对咒轮中梵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不太有人计较。到了民窑瓷器上书写梵文咒轮,更是看上去意思到了,也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咒轮纹,似乎每个字模样都差不多的原因。它们是不可认真辨识的文字,从这种梵文字本身很难看出其表达的意义。
从咒轮的梵文字本身难以识别其意义,我们就只能到瓷器纹样之外去寻找答案。我们知道,梵文咒语的使用目的,不外乎向神灵或者说某种神秘的力量,寻求庇佑、福报、消灾、免祸、驱魔、镇邪之类。民窑瓷器上的梵文咒轮主要是哪一种用途?我们通过明代民俗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比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有这样一段记载:“正月初一日正旦节。自年前腊月廿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各家皆蒸点心储肉,将为一二十日之费。三十日,岁暮,即互相拜祝,名曰‘辞旧岁’也。大饮大嚼,鼓乐喧阗,为庆贺焉。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焴岁’。”
这段记载说的是宫廷里过年的习俗。诸般习俗中有一类是“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意思是在床上悬挂三样东西:金银八宝、西番经轮和编结的黄钱如龙。“金银八宝”指金铤、银锭、铜钱、犀角、象牙、珍珠、方胜等八种宝物,在汉人眼里这些是财富的象征。在床上悬挂的“金银八宝”,很可能是些模型。“西番经轮”中的“西番”,在明代是指青海、西藏地区,那里盛行使用梵文经咒的藏传佛教,所以“西番经轮”也就是梵文咒轮。明代皇家一直很看重藏传佛教,宫里设有专门机构“番经厂”操办藏传佛教法事,“西番经轮”很可能就是“番经厂”书写或刻印的梵文咒轮。“编结黄钱如龙”里的“黄钱”,清代王逋《蚓庵琐语》有一个解释:“明朝制钱,有京、省之异。京钱曰黄钱……外省钱曰皮钱。”可见,“黄钱”是京城铸造的铜钱,质量比外省铸造的铜钱要好一些。用“黄钱”编结成一条龙的形状挂起来,寓意应该是财源滚滚。“西番经轮”与“金银八宝”“黄钱如龙”放在一起,表明它的意义很可能也是招财纳福一类。
再看《酌中志》记载的宫中过年其他习俗:“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桃符板”“将军炭”“门神”“鬼判”“钟馗”等具有驱鬼、避邪功能,一般摆放和张贴在门上或室内墙壁;“插芝麻秸”“焚柏枝柴”意在招引祖先阴魂和祭告上天诸神,故插在“檐楹”焚于“院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习俗与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等,位置明显不同。我们可以从位置不同来推测一下明代人的心理:驱鬼避邪的年画等需要大张旗鼓让鬼魅望而生畏;祭告上天、祖先,也需要让鬼神容易看见,故都在显眼之处。而体现求财纳福意愿的吉祥物则挂在床上,用蚊帐遮掩一下,不想太过张扬。据此我们推断:梵文咒轮在明代人心目中的主要意义,很可能是祈望富贵、幸福之类。
图4、图5是两幅比较特别的民窑梵文咒轮纹。它们的特别之处是咒轮中央的梵文字被中文字取代了,一个写的是“福”,另一个写的是“富贵兴家”。这种中梵两种文字组合的咒轮纹,给我们了解咒轮纹的意义提供了另一个机会。
梵文咒轮的中央,是整个纹样最重要的核心位置。将中央梵字替换成汉字其实是一种外来纹样汉化现象,其目的是把人们祈求的愿望用汉字直接表达出来。可能当时有人这样想:梵文咒轮全是外文字,中国人看不懂,鬼神也未必看得懂。写上中文字,可以让祈求者的心愿表达得更加明白。
从这种中外文组合的咒轮看,“福”和“富贵兴家”应是人们通过咒轮祈求的主要心愿。这就进一步佐证:明代人使用梵文咒轮祈求的东西,正是富贵、幸福!
将梵文咒轮纹汉化,固然可使祈愿者的意图表达更加明确,理解上方便许多,但从藏传佛教的角度讲,这样的咒轮不再纯粹,也就不会灵验了。那么,明代人对这个矛盾是怎么看的呢?事实上,在明代有的人更看重梵文咒轮纹的灵验,坚持要用纯梵文的咒轮纹;有的人更看重自己意愿的表达,喜欢使用中梵文结合的咒轮纹。所以,明代中期民窑瓷器上的咒轮纹,单纯梵文的和中梵文组合的两种都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从瓷片存世量看,纯梵文咒轮纹要比中梵结合的咒轮纹多得多,这反映出当年中国人整体上信仰梵文咒轮纹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