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多枚的邮票,通常每枚发行量都不同,例如常用面值发行量较大,偏高或偏低的非常用面值发行量都较少,经过自然使用或消耗后,全套中的某枚就会成为缺货,成为配套的关键,这种紧缺的票,粤人习惯称为“票胆”。普通话则称“筋票”,实际上是不同文化差异的不同称呼,“票胆”与“筋票”所指都是同一回事。邮票如此,税票亦一样,钞票等收藏品亦不例外。但“票胆”并非一成不变的,那天从某个角落发现一堆,可能就变成缺票不缺,票胆换位。
如清代日本版印花税票,全套六枚,面值为2文、10文、50文、100文、500文、1000文,2-100文为低值,发行量较大,故一向常见,版票亦能偶见。
而500文与1000文为高值,在清代绝对是一笔大钱,故发行量不大,是全套中的票胆。这两枚票占了全套票总价值的95%,以往两枚的价格都差不多,以十余年前价格为例,当时此票3000元一套,这两枚单卖的话分别都是1500元左右,另四枚低值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大概十年前,1000文的最高值不知从那里冒出来一些,价格应声而落,双票胆变成只有500文一枚了。现在日本版印花税票全套市场价5000元上下,这枚500文的市价就占了4000-4500元左右,足足是全套的八-九成。
可见票胆并非一成不变,而只有长期收集与关注,才能见证这些收藏品的发现过程。日本版印花税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准备发行的税票,1903年在日本印刷完成,故名日本版。但印好后因国税影响地方税收,加上清末经济崩盘,万物皆有税,故各地反对声音不断,最后印而未发,大部份都销毁了,只有少量流出。因这套印花税票占了第一的位置,加上数量确实不多,所以历年只升不降,从20余年前的1000元,到今天的5千余元,一直稳中有升,虽未跑赢楼价,但在收藏品中,绝对属大赢品种。而1909年正式发行的的中国第一套印花税票“美国版”(美国印刷,故名,三枚一套),则因印量大而起伏不定,至今价格还只是一个小的三位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