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书名帖的艺术魅力
http://www.socang.com   2021-02-05 17:23   来源:收藏快报

 

东晋王羲之《奉橘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题陈列“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近日更换展件。新一期展品展示东晋王羲之《奉橘帖》、北宋苏轼《楚颂帖》(拓本)、元代赵孟頫《柔毛帖》、明代董其昌行书卷《答徐孝穆书》、清代刘墉《书洞庭春色赋》等古代书法珍品,揭示历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

 

 

北宋苏轼《楚颂帖》拓本

元代赵孟頫《柔毛帖》

元代《诸家题画诗》

 

 

 

 

 

 

 

 

明代董其昌《答徐孝穆书》卷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此次新展出的《奉橘帖》在唐代即知名,诗人韦应物有诗句说:“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用的就是这件书迹的典故。《奉橘帖》行书为唐摹本,内容是王羲之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变化不一,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1084年,苏轼游阳羡。他在船上写下《楚颂帖》,说明想在此地种橘、筑亭的心情。然原迹已佚,仅刻本传世。此帖由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捐赠。通篇行书,线条圆转处丰厚而内敛,方折处刚断而劲健。字体大小错落,又逐渐加大,再戛然而止。章法一任自然,毫不造作,正是乘兴而书的佳作。

  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文人画的领导人物,其艺术复古理论影响深远。其《柔毛帖》原是一通随礼品附上的尺牍。“柔毛”指羊,“牟粉”泛指麦粉。通篇行书,掺杂章草。字体大小、线条粗细有丰富的变化,行气端庄,章法错落有致。书风源自王羲之,但常用果断重压、锋芒毕露的笔法,让线条中的锐角和圆转、轻快的牵丝映带互相衬托,更增流利妩媚之感。

  元代《诸家题画诗》有柯九思、虞集、李泂、揭傒斯四人书迹,他们都是元文宗“奎章阁”的著名文臣。柯氏奉敕鉴定唐人《胡虔汲水番部图》并题跋,其余三人题诗。诸家书法各有面目,风格分别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有关,反映他们通过唐代大师揣摩王羲之神韵,体现“书宗晋、唐”的时代特征。

  此次展出的董其昌《答徐孝穆书》以行、草写李昶答徐陵书,作于67岁。饱满、雄强的线条如颜真卿,细劲、枯淡时像怀素(约8世纪后半)。笔多出锋,笔断意连,快速切换提、按、转、折等动作,自由、潇洒之感有如米芾。墨色层次丰富,由浓渐淡的字串反复出现,形成视觉的韵律感。疏朗的行距又衬托笔法与墨色之美,增加虚灵、俊秀的气氛。

  (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法书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