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唐代邢窑“盈”字款白釉罐(图1),口径10.2、腹径20.7、高22、底径8.4厘米。罐口微外撇,短颈,圆腹,腹以下渐收,平底。底(图2)无釉,中间刻写有一个“盈”字款。通体施白釉,釉面与瓷胎结合紧密。颈部下方积釉处,以及肩部的一些釉层较厚部位微微泛青色。罐腹部下方,靠近底部的地方,有一道细长的裂纹,裂纹呈“U”形,长约27.1厘米,已经裂透罐体。腹部左右两侧,紧贴腹部各有一道弧线形窑粘,窑粘细长。其中,一侧窑粘长约7厘米(图3);另一侧窑粘长约8.8厘米,其下方,还平行着另一道长约4厘米长的窑粘(图4)。从窑粘的情况来说,这应是一件残次品遗存。
图2 罐底“盈”字款
图3 长约7厘米窑粘
图4 长约8.8厘米窑粘
该罐底部“盈”字款,表明这件瓷器原为唐代大盈库在邢窑定烧的瓷器。资料显示,“盈”字款多出现在碗上,罐上出土发现的较少。邢窑创烧于初唐,流行于中唐,唐末五代时由于原料匮乏等原因而日渐衰落,其遗址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城关一带。在唐代,邢窑是北方的著名瓷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黄釉、黑釉、三彩品种。其产品不仅供国内使用,而且远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