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枚牙简(每单枚牙简均高2.6、宽1.2、厚0.8厘米)
2005年秋,家父于亳州曹操运兵道附近古玩市场发现了五枚牙简,这些牙简竖立来看单个高2.6、宽1.2、厚0.8厘米。五枚牙简都是标准大小样式,略有薄厚不均匀,正反面各3道竖线,两边侧面是2道竖线,前后侧面是交叉对角线。看其线条用途,是做丝线编串使用。整体颜色黄中带白,自然裂痕初看见牙层纹,其中两枚背面有牙纹,应该是象牙中空部分取材制成。每枚牙简上面约有6个甲骨文风格字体。字体微小,猛一看似乎不清楚,仿佛不存在;细看之下,线条优美,别具一格。字体整体风格,比甲骨文还要简练,更接近象形文字。从实物用途来看,牙简上面线条,是可以用丝线沿着痕迹编串成册的,属于早期甲骨文象牙册书。
店主认为此物是过去赌博用的骰子,或是算命用的道具。家父观店里这五枚牙简,感觉东西看老。就请店主拿出来看看,店主说他它们是清代的象牙骰子,要价100元一枚。家父认为其不像骰子,就是价格有点高,当时月工资不过800元。后逢周日,三两月去店里坐一会,谈谈价,时历四个多月,终10元一枚谈下。
事隔15年后今日,家父谈起此事后怕不已,说当时只认为是老件,年轻气盛,却没担心被他人买去,如这四个多月期间被别人看中,也是有缘无分。
家父买后收藏在一边,因为他平时喜欢研究奇石、石器文化、史前玉器,对其他材质的东西研究较少。
今年疫情期间,我居家无事,在上完学校网课后,就抽空研究文字方面的历史。先是考证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刻有“占祇”一物。从其龟壳造型、莲花造型、现有甲骨文“占”字对比,从四个方面阐述该器物的用途和文字意义。做到从以字推物,以物推字,字物互相对比研究,论证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占祇”字新字体意义,解释了石文“占”字和甲骨文“占”的同异点,以及该器物的用途,有老师评价这个研究对当代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研究、占卜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在完成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考证后,父亲突然想起还有类似文字的东西,为了给我增加研究实物,在爷爷房间里翻箱倒柜,费了半天时间,找到一个透明塑料盒,里面静悄悄地躺着这五枚象牙雕刻的牙简。
刚找出来时,爷爷看了一眼,说是象牙的东西。爷爷黄好新退休后也喜欢收藏,32年前爷爷从湖南二炮兵部队转业回界首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父亲上初中时就曾带他去我们市区西边刘塌桥买过铜板、古币,六七元钱一斤。
爷爷在收藏上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曾经发表过研究文章,其中对太爷爷、太奶奶的历史回忆,对他老首长的回忆,都是难得的历史资料。爷爷一直告诫我们,要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文化、研究历史;历史不但是我们评论的,也是后人评论的。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都是脱离历史的轨迹,最终不被认可的。我对这5枚牙简从多方面论证,认识到商代王级“册”实物是存在的,该项研究分十个方向论述如下。
发现历程
首次出现时间一:上个世纪80年代,被农民卖古币当赠品送。
该物品首次被发现时间是在上世纪80年代,亳州当地乡下农民家中,农民说家里解放以前就有的。当地古玩的商贩下乡收购铜钱,农民附带当赌博用的骰子赠送。
说明:物品是亳州当地出现的东西,出现时间不迟于民国时期。
再次出现时间二:2005年秋,被购买于亳州曹操运兵道附近古玩市场。
古玩店主说他收购该物件时间有二十多年,他的朋友和客户都认为是过去赌博用的骰子,或是算命用的道具。对其上面标准线条用途不解,对其上面细纹刻画认为是儿童胡乱涂鸦,未能正确认识,二十多年一直未能出售。
说明:收藏者不一定懂历史、懂文字;有些人看东西能看老,但不知道物品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真正研究时间三:今年3月,开始对其做细致研究。
今年3月疫情期间,我严格遵守小区封闭制度,上完学校网课后,抽空研究文字。父亲想起还有类似文字的东西,为了给我增加研究实物,寻找新的研究课题,本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找出来研究。
说明:我父亲购买后也没仔细研究,他平时喜欢研究奇石、石器文化、史前玉器,对其他材质的东西研究较少,研究方向和文字研究不对口。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中国竹简研究历史。
研究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竹简的使用变得十分广泛,目前考古所发现的竹简最早只能到这个时代,这个从目前官网资料都能查到。
说明:目前缺乏夏商时期竹简的实物考证。一方面夏商时期竹简不易保存下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夏商时期竹简不普及,文字的书写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被当时的上层阶级垄断。
研究方向二:甲骨文“册”字。
研究情况:甲骨文“册”在不同地区均有发现。
说明:应该先有实物后有字。不是先有夏商的甲骨文“册”字,后有春秋战国根据竹简编制成册实物,而是实物出现早于对应文字的出现之前。这说明在商代甲骨文“册”字出现以前,是存在用竹简或者其他材质做成的简编制册的物体。
研究方向三:造型分析。
研究情况:五枚牙简,单个长2.6厘米、宽1.2厘米、高0.8厘米。都是标准大小样式,其中个别显得略有薄厚不均匀。正反面各3道竖线,两边侧面是2道竖线,前后侧面是交叉对角线。
说明:首先是实用器,勾线是用于丝线编织连接用的,便于把小的方块编成整体。类似现在使用的麻将席,即用麻将大小的竹块编织的席子、坐垫,也有用小玉块编缀的坐垫、枕头垫。本文研究的牙简,不排除当时使用丝线或者金线编织,在编织材质上缺乏实物论证,但是表面勾线痕迹,证明其使用途径。把小块编织成大块,这在古今生活中都出现过。
研究方向四:牙简材质分析与鉴定。
材质分析:这五件牙简整体颜色黄中带白,其中一件自然裂痕初看见牙层纹,另外两件背面有牙纹,整体有自然腐蚀现象,有其他石质颗粒附着在上面。
说明:首先排除是骨制品,符合牙制品要求,这个要参考古代象牙文化学习。
材质鉴定:在家里刚找出来的时候,我爷爷看了一眼,说是象牙的东西。
说明:民间自有高手在,分析材质没问题。主要是物品代表的含义、历史价值,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汇总。三十多年前我的爷爷黄好新从湖南第二炮兵部队转业回界首后,收藏上也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发表对家人、老首长的回忆文章,也是难得的历史研究资料,我的研究是有家族传承。
研究方向五:象牙利用史。
研究情况:迄今发现最早的象牙制品出土于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在距今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出土象牙梳、筒、珠等。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象牙杯3件。象牙和犀角也可制作印章,并且和古代礼制相关。
说明:象牙给人以威猛、洁白、高贵之感。牙齿坚硬,质细腻、温润且典雅,用象牙雕刻器物,以展示其地位之高。以前用得起象牙制品都是地位高的。
研究方向六:牙简文字分析。
研究情况:每枚牙简上面约有6~7个甲骨文风格字体。字体微小,仿佛不存在;细看之下,线条优美,别具一格。字体整体风格比甲骨文还要简练,更接近象形文字。
说明:字体风格,接近甲骨文,比甲骨文更优美,或属于早期甲骨文,或者比甲骨文更早。文字雕刻需要刀工、美工、对字体的认识;雕刻要一气呵成,首次雕刻的有灵性。模仿、杜撰雕刻的,显得单板,无生动性。
研究方向七:牙简存世量和雕刻文字内容的重要性。
牙简地位:目前为止,从网上查询资料来看,暂未发现类似商代早期象牙牙简制作的物品。
说明:根据材质珍贵程度、稀缺性、制作工艺难度,说明使用者是级别很高的。
文字地位:用象牙制成牙简,雕刻文字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说明:在目前已经考证的夏、商时期,文字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商代把统治者的地位神权化,文字也是统治者的特权。用极其珍贵的象牙雕刻的牙简,用许多牙简编制成册,非常费工费时,这样奢侈的做法,也是大国之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小部落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研究方向八:亳州的历史。
研究情况:史书记载,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于亳州北境建都,后世称为“南亳”。
说明:亳州历史渊源,有形成甲骨文牙简的条件。当然也不排除牙简是很早以前从其他地区流入亳州的。
研究方向九:牙简内容是“王”诏吗?
研究情况:《竹书纪年》记载了“令”的出现,甲骨卜辞中也有“王命”“王令”的记录。商王的命令如誓、诰、训等。
说明:牙简应是王一级用品,雕刻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告示天下、祭祀神灵、或者颁发律法,才能用非常珍贵的象牙材质隆重的刻写,用王的命令昭告天下,也是王诏。
研究方向十:研究这五枚牙简有意义吗?
说明:一、可证明甲骨文“册”实物的存在,《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根据器物形状,这五枚牙简不是类似刻在龟甲上占卜的东西,而是用来装订成册的物品,用来表达一段话的载体。
二、可以把简的材质从竹、木材质扩大到象牙材质,实物考证年度从春秋战国时期提前到商代早中期,提前500年~1000年的时间。
三、可以考证商代王命、令记载的载体。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把古书籍上记载的东西考证出来,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有的责任,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作为21世纪出生的年轻人,我们要多追求这样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为人类和社会多做一些贡献。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甚至更长文化文明的脉络,那昔日的文明,曾经断代或者后人误传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对当下的了解。我们要透物见人,要根据一件东西,研究它曾经的历史,而不是单纯把它冰冷地陈列在那里,起个名字,隔绝世人对它的了解和探索,忽略它内涵的文化意蕴。学术考古,属于百家争鸣,各持己见,总体来说,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因个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难免会有争议,我们总是在争议中让公众知道更多的事情,在争议中探索最终的真相。古人做过的事情,当今的人要好好记住,最大程度对文化的解读和传承,对现有文物的保护,好的继承发扬,坏的要避免。
对我们来说,三皇五帝的传说代代相传,周朝《周礼·春官·外史》记载有:“掌三皇五帝之书。”战国时期《吕氏春秋·禁塞》:“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对我们来说,三皇五帝的生活年代、生活地区范围、创造了什么文字以及当时有什么原始农业等一直是谜,三千年以来,都没有一个肯定完整的标准答案。更古老的历史,都模糊在神话的传说中,消失在大漠黄沙之中,深深的黄土地下,沉寂在山谷中,遗忘在江河湖海之下,遗留下石器、古玉、彩陶、岩刻的图案、神秘的字符,神话和民谣代代相传,孰真孰假,龙蛇混杂。古玩研究,非学识不可;学识不够,可以看新老,不能具体断代;能具体断代者,不知其对应图案、文字意蕴。
炎黄子孙,要研究炎黄历史,融贯古今,不负苍天,不负炎黄名。文字一说,民族传承之根本,甲骨文在夏商时期流传千年,为华夏文明留下珍贵的财富。五枚象牙牙简,虽仅留下寥寥二十多个字符,但仍见证昔日历史传奇、典籍记载。
甲骨牙简蒙尘三千年,始见天,证其名,为之贺。
(作者黄含笑,现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