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大涤草堂图》
12月1日晚,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最重磅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嘉德艺术中心举行,拍卖近现代和古代书画145件。
石涛《题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诗》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最受瞩目的傅抱石画作《大涤草堂图》最终以1.38亿元高价成交,成为当晚首个过亿元的拍品。
《大涤草堂图》被誉为傅抱石的“封神”之作。
整个画面用墨较重,阔笔雄放,墨色滋润览之若湿。堂前几株樗木挺拔参天,枝繁叶茂,青墨色的阔叶从树干间垂下来。傅抱石以泼墨法绘出前后大树4株,顺势粗笔勾出枝叶,酣畅淋漓,气势撼人。由近及远的林间小道,墨色的花草点缀两旁,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气氛。在郁郁葱葱林间左边一隅坐落着一间草堂,周围是竹林篁篁。草堂里站着一人,抬头仰望着堂前高大的树木,神情自若,也许是触发了某种思绪,若有所思,似有所期盼,极富神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诗意跃然纸上。树木之高大粗犷与草堂之低矮细致,对比鲜明,意蕴凸显,体现了作者思想之旷达,创作意境之悠远。
画幅左上角有作者题跋,篆字“大涤草堂图”赫然醒目,以楷书作跋曰:“石涛上人冕岁构草堂于广陵,致画南昌八大山人,求画大涤堂图。有云:平坡之上,樗散数株,阁中一老叟,即大涤子大涤草堂也。又云:请勿画和尚济,有发有冠之人也。闻原札藏临川李氏,后展转流归异域,余生也晚,不获睹矣。今经营此帧,聊记长想尔。民国三十一年春制于重庆西郊。”
此跋前部分交代了当年石涛请八大山人绘大涤草堂图的轶事,后半部分则说石涛的信札被江西抚州李家收藏了,后来流落到国外。傅抱石遗憾自己生得太晚,没有机会看到真迹。现在用心画了这张画,以此寄托对前辈雅事的向往。
傅抱石是中国画坛20世纪的一位卓越的大画家,生于江西南昌,原名长生、瑞麟。他一生最为崇拜的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1642—1708)。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石涛与八大山人虽终生未见,但有很深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两人都是“天潢遗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生态度和艺术观念的接近。
石涛晚年在扬州筑大涤草堂隐居,曾给八大山人写信求画《大涤草堂图》。信中说:“济欲求先生三尺高、一尺阔小幅。平坡之上,老屋数椽,古木樗散数株,阁中有一老叟,此既大涤子,大涤子草堂也。若事不多,余纸求法书数行,列于上,真济之宝物也。勿书和尚,济有发有冠之人也。只恨身不能迅至西江一睹先生颜色!”
十年后,八大山人将石涛所求之《大涤草堂图》寄给石涛。石涛收到此画,兴奋异常,题诗于其上。其中曰:“公时问我客邗江,临溪新构大涤堂。寄来巨幅真堪涤,炎蒸六月飞秋霜。老人知意何堪涤,言犹在耳尘沙历。一念万年鸣指间,洗空世界听霹雳。”
颇为遗憾的是,八大山人所画的《大涤草堂图》已不存于世。
傅抱石早年在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当他读到记述石涛《瞎尊者传》中的一句“我用我法”时,茅塞顿开,并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欣赏不已。
为了表达自己对石涛的情有独钟,他不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还开始用“抱石斋主人”作为自己的别号。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傅抱石结识了徐悲鸿,并在其帮助下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38年4月,傅抱石受郭沫若的邀请,到武汉参加了三厅工作。此后又移到重庆,自此进入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家住沙坪坝的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斋”。他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反映了傅抱石对石涛的崇拜、景仰。
1942年春,傅抱石在金刚坡的茅屋里,想起石涛晚年在扬州的草堂,心中感慨,他对石涛精神深度揣摩、反复研习,有感而发,依石涛之心愿创作《大涤草堂图》。同年秋,南洋归国不久的徐悲鸿看到了傅抱石即将展陈的系列新作,激赏万分,欣然为《大涤草堂图》题塘:“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未见于世,吾知其必难有加乎此也。悲鸿欢喜赞叹题,壬午之秋。”徐悲鸿引用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之句,化用“仓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典故,形容此画笔墨之饱满酣畅,对傅抱石的赏识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傅画徐题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世所罕见双峰耸立之佳作,也体现了徐悲鸿、傅抱石深厚的师生情谊,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相惜提携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