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其:《长春壶》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最初是从模仿供春壶开始的,做的壶体比较大。后来,他结识了著名隐士陈继儒,陈继儒对时大彬日后的壶艺产生了巨大影响。陈继儒给时大彬讲饮茶之道,又给他讲茶壶大小、深浅对品茶的影响。时大彬顿开茅塞,开始试做小壶。
这一改,不仅使紫砂壶更加适合品茶所需,而且给这种实用器具赋予了雅玩的性质,小小紫砂壶,成了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实现了紫砂工艺上一次质的飞跃。用小壶泡茶,从品饮的角度讲,很有道理。明代冯可宾的《茶笺》里说得很详细:“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清朝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也说:“壶宜小不宜大,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
当时文人雅士的茶艺生活,除了追求生理上的享受,更追求饮茶过程中的意趣。冯可宾就说过:“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1874年,日本人奥玄宝写了一部紫砂壶专著《茗壶图录》,里面谈到紫砂壶的“理趣”问题:“壶,本玩具也,玩具之可爱在趣而不在理……知理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又知趣方为上乘。”
对于时大彬的小紫砂壶,明清文人给予了高度赞誉。明代陈贞慧《秋园杂佩》称赞说:“时壶名远甚,即遐辄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
壶小聚香,这里的“小”指的是两百多cc容量的壶,这个容量也是黄金容量,对于平常喝茶来说,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