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军:《菊蕾壶》
玩壶之道,格物致知,要想在这一幕幕真假“罗生门”中少“吃药”,必须得练就一双“慧眼”。
目前紫砂市场上主要有四种造假方式:
一是非紫砂泥或劣质紫砂冒充真紫砂;
二是新壶做旧;
三是模具或半手工壶冒充全手工制作;
四是非名家壶冒充名家壶。
非紫砂泥冒充真紫砂的,往往是砂锅泥、花瓶泥等低档泥料,它们的颜色油亮、呆板,打碎后可以明显看出里外层颜色的不同。
真正的紫砂泥是宜兴独有的产物,在成分上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可尽释茶叶色香味之佳。
新壶做旧多是人造包浆。紫砂壶由于经常把玩,久而久之,会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俗称“包浆”。为了使新壶出现这种“包浆”,造假者一般会在泥料的表面擦鞋油或用强酸腐蚀做旧,使壶表面滞塞黯然,俨然具有老壶的风貌。
对于这两种造假方式,鉴别时有几个小窍门:
一是看表面,真正的原矿紫砂泥料颜色黯淡,表面略显毛躁。如果一把壶颜色鲜艳锃亮,极有可能添加了氧化物或者是抛光的。
二是闻气味,掺了化工原料的茶壶有异味,用铁观音入壶,泡茶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属假紫砂壶。
三是听声音,在紫砂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发出沙、哑、沉的声音,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如果注水后,发出金属声或者瓷器般的脆声,就可断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
四是摸壶身,类紫砂的陶土有滞塞感,而掺了化学原料的又过于光滑。真正的紫砂泥料应该是细腻的,摸上去如豆沙,摸上去不会太光滑,但也不会拉手。
五是用开水试,将水浇在壶身上仔细观察,优质砂料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壶身上的水会慢慢被壶身吸收;而伪劣壶一经浇水,水以珠状滚下,迅速收干。
再说“全手工”,人谓之近来有日益妖魔化的倾向,但号称工艺品甚至艺术品的作品而言,在手工要求上实在不能以批量模具敷衍。要知道手工壶和非手工壶是有本质区别的。
手工制壶,每道工序都相当费工夫,泥片经反复拍打成型后,在外壁进行削、刮、整等工序。能保留紫砂特有的透气性,呈现出温润的质感和明快的光泽。
而模具功夫的制作不在拍打上,烧制后表面失去质感效果,壶壁吸透率大幅下跌,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无几。
模具壶的鉴别也有迹可循。一般纯粹模具做的壶,在壶的中间从壶嘴到壶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一条细细的痕迹。其次,用手指在壶内从下往上轻抚,若是坑洼不平,大约是模具壶。
另外,看壶底的成型。若不是一捺底,壶底与壶身的衔接也会有显著的接缝,而模具壶则没有。
最后说说假冒名家壶,这一作伪手段欺骗性最高,也是紫砂鉴定中最头疼的问题。假冒名家作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在新壶上刻上明代或清代名家的款。
也有在新壶烧制前就直接将这些名家款加盖的。还有老壶改新款,一般是用没有款识或非名家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识。
对名家或者古壶的辨别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胎质泥色:明代的紫砂壶泥料普遍质感较粗,含砂较多,但壶体的手感平滑整齐,硬朗温润,色泽多为紫褐色。
清代紫砂壶所用的泥料质地普遍很好,对紫砂料的加工较明代精细,壶表色泽为深紫色。而现代的紫砂壶讲究原料与造型一致。
二看器型风格:明代的紫砂壶,器型较大,气势沉稳;清代紫砂壶的器型则变小,以小壶居多;现当代紫砂壶则不拘一格。
三看装饰手段:明代的紫砂壶,壶身装饰较少,仅在制坯时,在壶的口沿、肩侧、腹部、壶底边缘、壶盖周边,加一些粗细不等的线作为装饰。
清代开始注重外部装饰,出现了浮雕、贴花、泥绘、雕漆、釉彩、模印、镌刻诗句等多重装饰手法。
四看工艺手法:明代创始期的壶以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晚明的时候,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
五看印章款识: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
紫砂市场中的赝品泛滥,已经让这个行业进入危局。如果文化消费成为摧残传统文化的龌龊行为,这个行业还怎么玩呢?
人心坏了,玩什么都失去存在的意义。未来的收藏市场,究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