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画家——莫朴
http://www.socang.com   2020-12-09 16:11   来源:雅昌发布

 

 

  提起老一辈画家莫朴,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创作的大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清算》、《入党宣誓》、《南昌起义》等。这些作品一方面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着明确的历史感,真切地展现了上世纪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历程,成为记录上世纪中国人民革命的“艺术之书”。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艺术语言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更可以体会到画家心系人民、心在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说,莫朴是20世纪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更是一位以革命历史为根基的人民的画家。

  莫朴1915年出生在南京,先辈以织缎为业,辛亥革命前,父亲改行从军。莫朴从小就有艺术天分,读中学时,水彩画《静物》就作为中学生优秀作品的代表在西湖博览会教育馆展出。1930年,莫朴进入苏州美专,次年,进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是近代美术教育制度传入中国以来建立比较早的两所专门美术学校,20世纪的很多美术大家都毕业于这两所学校。面对当时动荡和颓败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画家有着不同的选择:消极的画家将自己归闭在绘画的世界,积极的画家将艺术与社会相连,以艺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变革。莫朴因为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艺思想的影响,选择了一条更为激进的道路,那就是以画笔为武器,直接成为参与人民革命的战士。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只有17岁还在上海读书的莫朴就和同学组织了“火柴画会”,以创作来歌颂民族的反抗斗争和控诉侵略者的无耻。1932年,“火柴画会”与“左联”领导的“野风画会”在上海新世界饭店联合举办了青年画展,莫朴的油画作品《一·二八战迹》参加了展出。这是莫朴以人民革命为题材,创作具有历史性题材作品的开端,从此,画家就努力遵循着艺术为人民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革命现实主义道路。

  从上海美专毕业后,莫朴与同学一起,在爱国名流的支持下,组织了中国美术界最早也最有影响力的抗日救亡团体“上海国难宣传团”。这个宣传团以创作巨幅宣传画著称,辗转于上海、南京、华北、西北和内蒙各地,宣传抗日。对于他们的行动,鲁迅先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希望就在这一面”。在各地的边走边画,使莫朴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并在实践中将自己的艺术与人民紧紧地连接起来。这一时期,莫朴还对西北各地的古代艺术进行了考察,1935年,莫朴回到家乡南京后,即将各地见闻整理成《中原古代艺术巡礼》和《河套纪游》两篇文章,分段发表在《良友》和《中央日报》副刊上。当时,莫朴创作的作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对敌人丑恶嘴脸的刻画,也有鼓舞人民抗战热情的宣传,更有一些是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直接表现,《逃亡》就是其中一幅。这幅作品的真实性十分明确,因而触动了反动当局的神经,在被选入当时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展时未能通过政治审查。

  抗日战争打响后,莫朴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传中,并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有了密切的联系。抗战不久,随着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很多与中共有密切关系的进步人士受到迫害。在中共地下党的保护下,莫朴被转移到了皖东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战斗报》、《抗敌报》美编,苏皖地区文委兼出版部长。在根据地,物质条件十分艰苦,为了既简单又有效地进行宣传,莫朴开始了木刻创作。他的木刻作品在苏皖根据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军民的士气。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立后,莫朴开始担任美术系主任和教授的工作,在战争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培养美术人才,并紧跟斗争的需要,组织创作。1943年,经过9个月的长途跋涉,莫朴从淮南到达延安,在延安鲁艺任教。1945年到华北,先后在华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美术系任教。解放后,参加北京美术工作队,不久南下参与接管杭州国立艺专,先后担任教务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文革”期间,曾被划为右派,撤消一切职务,但画家从未停止艺术创作,只是从木刻重新回到油画,坚守的依然是现实主义的方向,坚持以革命历史和人民的生活为创作的源泉。

  回顾画家莫朴的艺术历程,从最初的《一·二八战迹》,到后来的《清算》、《入党宣誓》等作品,我们发现其作品几乎可以构成一部中国人民从被压迫到反抗到走向胜利的解放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画家的艺术人生与时代任务高度结合,融为一体,这使画家的艺术理想有所依托,也使画家的作品得以传世。同时,我们也看到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是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朴素情感。这种情感是其作品一直保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作品《清算》中,通过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当时土改运动的氛围和画家的好恶;在作品《入党宣誓》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宁静而简单场景下的庄严气氛和神圣使命感。可以说,纵观画家莫朴的代表作品,无不以感人的形象刻画和准确的情感表达取胜,这是画家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艺术特色的形成应与画家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从一个爱国的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的战士,莫朴是踏着斗争的血与火一路走来。他面对过敌人的扫荡;目睹过战友的牺牲;与普通大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因此对战争、对英雄及对人民的苦难,他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更确切地说,画家就是其所表现的人民形象中的一份子,比照自己的感情来描绘对象,当然非常生动了。

  这些生动的形象,或讴歌,或鼓舞,或鞭笞,或赞美,或宣传,通过他们,画家总是明了地告诉人们自己的意图,这也是很多解放区画家共有的艺术特色。莫朴原来是学油画的,后来为了在战争中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宣传,又开始了木刻创作。无论是油画,还是木刻,以画笔和刻刀为武器的莫朴必须使自己的作品被普通大众接受,并使他们了解其中传达的信息。

  长期在各地进行抗日宣传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在不断的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他往往以众多人物构成的动态场景增强作品的情节性和故事性,以人物的不同情态和相互关联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以主要形象和主要冲突加强人们的情感认同并引发人们的相关联想。在莫朴的代表作品《南昌起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的这种表现风格,好像从地面生发的奇特光源照亮了夜空下中心人物的坚毅表情和群情激昂,画面右边人群和左边人群的情态对比增加了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读性,飘扬的红旗是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使整个画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清算》等作品在布局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清算》人物虽多,却联系紧密,对不同身份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两个反面人物惊吓过度的神情仿佛还有一点诙谐的意味,表现十分精彩。

  这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艺术风格,一方面体现了画家长于变通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画家洋溢的艺术才气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画家善于把握大的场景和众多的人物,在场面安排上疏密得当、主次分明,人物关系清晰、关联具体明确。这样纯熟的艺术表现与画家十分注重写生有密切的关系。画家早年在各地宣传抗日,可以说是走到哪里画到哪里,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解放后,身处新中国美术教育前线的他又大力推行写生活动,鼓励学生到各地去寻找创作的源泉。不但如此,莫朴还身体力行,到各处写生。虽然莫朴在1957年及此后二十余年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却并没有放弃艺术,而是集中精力又画了一批写生作品。《湖畔冬日》、《温州五马街》、《湖边小巷》、《女青工》等等是莫朴写生作品的代表。从某种程度上说,画家的写生作品往往更能体现他的艺术才气。大气的构图,舒缓的意境,沉稳的设色,这些写生作品给予观者的感觉与革命历史题材不同,显得更为自由灵动,更有一些作品充满光感,有着浓厚的印象派味道。在这些写生作品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很多方面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不同,另一方面却也可以深刻感受到相同的地方,那就是画家扎根人民的心。无论是革命遗址美丽的景象,还是黎明中的蔬菜码头,无不体现画家对人民生活的热爱。

  今天,老一辈艺术家以他们特有的艺术韵味和对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而日益得到更多的关注,莫朴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国早期油画发展的先锋,又是非常重要的解放区画家。他在上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这样的一位画家非常值得更多的人去了解他的艺术、欣赏他的作品。可喜的是,莫朴先生的家人已决定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画家生前重要作品多件,其中包括《湖畔冬日》、《傍水人家》等写生作品,还包括《毛泽东》石版画、《南昌起义草图》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作品。这样一个义举必然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莫朴先生的艺术。一个属于人民的画家,其作品也必然得到人民的喜爱。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莫朴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9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