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五代“官”字款小罐与宋定窑金扣碗
http://www.socang.com   2020-12-09 15:23   来源:收藏快报 马忠武

 

 

图1 五代五瓣双系瓜棱罐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因割据、战乱、分裂,仅仅维持了五十六年。由于时间短,这一时期留存到今天的陶瓷器已很少。近年来,随着窑址、纪年墓葬、历史文献及城镇建设开发的不断发掘,五代十国制瓷业的脉络更加清晰,如五代景德镇及南唐地区就有了高品质的白瓷,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泽如玉,有“饶玉”的美称。另也有收藏界崇拜的秘色瓷,五代诗人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咏赞中,用“明月”“薄冰”“嫩荷”赞美秘色瓷的釉色之美。五代后周皇帝柴荣也烧出了“天下第一美瓷”柴窑,可惜五六年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从此成为传说,那“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没见到实物明确记载的传世品感觉总是“只如初见”那么美妙,给后人留下了无尽遐想……

图2 手工阴刻行书“官”字款识

图3 北宋包边定窑碗

图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扣边定窑碗

图5 定窑扣金碗片

图7 包银瓷片标本

图6 定窑双鱼洗残器

  若干年前,本人有幸淘藏了一只五代五瓣双系瓜棱罐(图1),高10、口内径4.5、短颈外径5.2、圆唇外径5.6厘米,颈与肩部对称置泥条双系,瓜棱状腹径8.2厘米。其弧圆形的五瓣打破了正圆形的单调性,看上去就像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花朵。此罐圈足径5.3厘米,制作十分规整,略向外撇的小圈足,加强了器物的稳定性,增添了优美秀致的感觉。从底足露胎处可以看出,瓷土经过较好的粉碎与淘洗、揉练,瓷质细腻坚实,瓷化程度较高,叩之有金属之声,器身内外及圈足内均施釉,釉层薄而均匀,罐体内呈手工拉坯痕。虽经千年湿泥浸蚀,一般人很难定其窑口,经笔者多年实物、标本搜集比对、核实,认为是五代越窑产品。难能可贵的是圈足内有手工阴刻行书“官”字款识(图2),此字结构严谨,瘦劲有力,这个字形,就像当今简化字的穿越,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结合科学考古与文献记载,这个“官”字款器物不是官窑产品,是官方定制瓷器的标记,是皇家官府部门为宫廷用瓷,如祭祀、宴飨、膳食等的用具而定烧的器物。“官”字款瓷唯一证明的是,在当时一定是好窑口的产品,瓷器的样式、做工的品质也是相对好的。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政府把地方军权、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陶瓷窑址从五代时期的十二个省市扩展到了十九个省市,把我国陶瓷业推向繁荣鼎盛时期,名窑迭出,品种繁多,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定窑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盛在北宋,精于金代,是宋代五大名窑中最早的贡瓷。其自如地运用划花、刻花、印花、金彩并首创覆烧工艺,创造出许多器型规整、胎体轻薄、瓷质细密、釉色莹润、纹饰精美的产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收藏有一只北宋定窑碗,敞口,深腹,下腹内收,下承极浅隐固足包边(图3)。其圈足外径7、圈足内径6.4、隐圈内高0.2、碗口外径16.4、碗高5.8、碗壁厚0.23厘米,内心底为双鱼纹,碗外刻划三层莲瓣纹。芒口扣的宽铜边,也可直接叫金扣,因为金、银、铜都是金属,用这三种金属装饰方法,史称“金装定器”或“芒口金装”,而非特指黄金。我藏的这件碗,芒口内外包边都是1厘米,特殊的就是边宽。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北宋扣边定窑碗(图4),边窄了点。定窑的莲瓣张扬灵动,生机盎然,宛如浮在水面上的荷,与人们出淤泥而不染的愿望相一致。

  图5的碗片是定窑扣金,扣金与扣铜放在一起立马就能分辨清楚。此边的扣金宽度为0.6厘米,碗内扣的金皮宽度为0.8厘米。初看此片,美妍雅致,细观更觉与众不同,其制胎细薄,釉色净润,色象牙白,碗内突出筋两条,更显力度增强,气韵不凡。

  图6是扣银边的定窑双鱼洗残器,里外扣银的宽度均为0.8厘米,洗的底心印划两条鲜活灵动的鱼,以细密水波纹作地纹,技法灵动飘逸,纯熟而简练,给人们看到水中游鱼自由自在嬉戏,也成为人们向往自由的精神象征。鱼自古就是吉祥纹饰,它与余同音,祈愿世世代代子孙繁衍,寓意年年有余。

  宋代为何产生覆烧工艺?主要是生活方式改变,社会需求量增大,产品供不应求,各窑竞争加强,窑厂要提高产量,又要节约成本。社会不断进步,能源改成煤后,窑温能达到1450℃左右,覆烧的产量翻了四至五倍,成品率与质量也大有提高。后来,为了掩饰芒口这一缺陷及其带来的使用不便,就采取用金、银、铜皮等包边,不仅方便使用,同时提升了瓷器的品质和档次,也表明使用者身份的尊贵与奢华。

  目前我们在各大博物馆及回流渠道、拍卖会上所见的“金装定器”,碗口扣的边都窄小,这种包扣方法是重新包装的,回流也是后期定制的。出土或民间流传有序的“芒口金装”一定是较宽的。宋代金扣历时千年,现在扣边上的包浆、磨损、腐蚀、锈渍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它是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时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历史变化层次感的物理特征。

  图7是笔者收藏的一类很特殊的包银瓷片标本,原因有二:一是非芒口器物,古人进行包边的美化装饰,象征使用者的高贵身份;二是盘外银扣宽0.8厘米,盘口内银边竟宽达3厘米,非常少见。

  “众里寻他千百度”“月影花移玉人来”,以上是笔者的收藏感悟,在此共同分享。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定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9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