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梵文纹元代起源说
http://www.socang.com   2020-12-07 14:45   来源:收藏快报 李益炯、李熊熊/浙江杭州

 

  梵文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文字,在唐代时随着佛教密宗开始传入中国。当一种外来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在瓷器纹样上有所反映。那么,瓷器上的梵文纹出现于何时呢?

从左至右:图1—图3 元代龙泉窑梵文纹瓷片

图4 元代龙泉窑梵文纹瓷片

从左至右:图5—图6 元代龙泉窑梵文纹瓷片

 

  由于唐代“会昌法难”后佛教密宗衰落,宋代始终一蹶不振,故唐宋时期的瓷器上,几乎看不到梵文纹。到元代,其他窑口的瓷器上仍然难见梵文纹,只有在龙泉窑瓷器上可以见到。图1至图6是元代龙泉窑梵文纹实物,这种相当数量梵文纹的出现,表明它不是偶然现象。

  元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梵文纹?这与著名藏僧八思巴有关。八思巴(1235—1280)是后藏萨迦人,藏传佛教萨迦派教主。中统元年(1260),信仰佛教的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八思巴被封为“国师”,统领全国释教。八思巴是一位奇才,对蒙古帝国有许多重要的帮助。他最有影响的贡献,是应忽必烈要求创制了一套蒙古新字,被定为蒙古帝国的官方文字,后人称八思巴文。八思巴因此又获封“帝师”称号,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

  八思巴文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制,所以藏文与八思巴文都是拼音文字。当时在西藏地区还有一种拼音文字,就是梵文。梵文并非日常生活使用的文字,而是一种佛教使用的语言,具有宗教的神秘性。比如佛教密宗很重视念诵咒语,而且认为这种咒语必须使用原始的梵文音韵,才能具有巨大的神力。所以,梵文在西藏地区主要是密宗信徒修行、施法时使用的一种文字。

  八思巴作为藏僧,曾两次为元世祖忽必烈传授密宗灌顶,是皇帝的上师。在向忽必烈传授萨迦派密法时,八思巴自然会用到神秘的梵文字。历史记载最明确的是下面这一次:

  “世祖至元七年,以帝师八思巴之言,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盖一,顶用素段,泥金书梵字于其上,谓镇伏邪魔获安国刹。自后每岁二月十五日,于大明殿启建白伞盖佛事,用诸色仪仗社直,迎引伞盖,周游皇城内外,云与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元史》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

  “至元七年”是1270年,也是元朝建立的前一年。这一年,八思巴提议“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盖一,顶用素段,泥金书梵字于其上,谓镇伏邪魔获安国刹。”所谓“白伞盖”,既是皇帝威严的仪仗,也是密宗神秘的法器,它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白伞盖上用“泥金书梵字”,也就是密宗咒语,具有“镇伏邪魔获安国刹”的作用。元朝建立后,皇城每年都要举行白伞盖巡游活动,说是能够为“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由此可见,八思巴传授的梵字有镇魔、消灾、纳福等功用,受到当时都城信众的欢迎。

  元朝建立后,在八思巴引导下,“帝大内皆以真言梵字为严饰,表行住坐卧不离舍佛法也。”(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可见,重视梵文咒语,以梵字为身边“行住坐卧”各种用具庄严的装饰,成了元世祖弘扬密法最显著的特征。

  八思巴为梵文传入汉地播下了新的种子。15年后发生的另一起重大事件,则将梵文进一步向汉族地区普及开来。

  至元二十二年(1285),忽必烈有感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典籍有许多文字、音韵等方面的差异,怀疑翻译传播的漫长过程中有义理上的错误,于是召集汉藏两系僧人,对佛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比对清理。经藏汉对勘,“文咏五录,译综多年”,最后编成一部佛典,称《至元法宝勘同总录》。

  《至元法宝勘同总录》首次把佛教大乘经典分作显教大乘经和密教大乘经,密教大乘经又分为密教陀罗尼与仪轨二部。这是佛教目录学史上的创举,大大提高了密教经咒的地位。汉藏僧人出于对帝师八思巴的崇敬,积极推广藏传密教,梵文咒语因此在汉地传习开来,并逐渐浸润到汉人生活中。

  八思巴向忽必烈传授的梵文,是一种经过藏区僧人改造的书写字体,称“兰札体”。我们收集到的这6件元代龙泉窑瓷器梵字纹实物样本,上面刻印的正是这种兰札体梵字。6件样本,每件都只在器物的内底中心刻画一个梵文字。经考证细辨,6件样本有些字是相同的,实际上只有4个不同的梵文字。这4个梵文字是可以释读的,下面略作介绍:

  图1、图2是两个书写相同的梵字,汉语读音作“阿”,是北方不空成就佛的种子字。

  图3的梵字读音是“纥哩”,西方阿弥陀佛的种子字。

  图4的梵字读作“吽”,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的种子字。需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反向书写的梵字“吽”。

  图5、图6两字看似不同,其实是同一个梵字,区别是书写方法一正(图5)一反(图6),读音为“辣”,是密宗咒语中的“净法界真言”。

  从元代瓷器使用这些梵字纹样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人们常用诸佛种子字来驱邪镇魔祈福。因为图1至图4这些种子字都是代表佛本身,妖魔鬼怪见了会害怕,同时有向信奉者赐福的神力。二是图5、图6这个“辣”字,作为“净法界真言”有清净周边环境的功能。这两点说明,兰札体梵文在元代已经深入汉地民众的信仰生活,在民间扎下根来了。

  到了明代,藏传佛教梵文经咒在汉地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梵文纹在龙泉窑瓷器上却看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龙泉窑瓷器的釉特别厚,梵文字作为纹饰有模糊不清的缺点。正好明清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青花瓷特别适合书写梵文字,于是梵文纹就转移到青花瓷器上去发扬光大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瓷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