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朱石梅紫砂锡壶赏
http://www.socang.com   2020-11-20 15:29   来源:收藏快报 张晓笛/湖南长沙

图1 朱坚刻梅题诗锡壶

  流行于清中期的紫砂锡壶,以其精良的制作、独特的文人气息、稀少的存世量,受到了收藏家的追捧,其中不乏收藏大家。从清代开始,就有王室、达官量身定制。其中清嘉庆、道光年间著名的紫砂名家朱石梅,其所制紫砂锡壶由于锡求上佳、工求精绝,故多被珍藏于博物馆,也有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中。

图2 清石楳款锡壶

图3 朱石梅紫砂胎包锡础方壶

图4 朱石梅制锡壶

图5 朱石梅紫砂胎包锡壶

  朱石梅(生卒年份待考),字石梅、石眉、石楳,原名朱坚,浙江绍兴人。他善画墨梅、人物、花卉,篆、隶、行、楷书亦劲逸风致,尤精铁笔,竹、石、铜靡不工。其创制了紫砂胎锡包壶,并著《壶史》一书。因传世的紫砂锡壶,钮、把和壶的嘴用三颗玉镶制,所以这种茶壶既称锡包壶,又称“三颗玉”。《画林新咏》作者陈文述赞朱石梅壶云“仿佛宣和博古图,昆刀珍重切云腴。盛名甘让朱公叔,茶谱何劳比曼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把朱石梅的紫砂锡壶。其一为朱坚刻梅题诗锡壶(图1),通高8、通长17、口长6.4、宽3.8厘米。壶方体,敛口,鼓腹,平底,三角形足,长方形盖,玉顶,木柄。腹壁一面刻梅花图,旁书“暗香浮动。朱坚写。”相对的另一面刻“雨前雨后春已妍,此中自有氤氲天,我欲贮以中泠泉。石楳。”木柄嵌银丝,篆书“石楳制”。壶内底刻篆书“永宝”二字。其二为石楳款锡壶(图2),高9.4、口径5厘米,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吴仲超先生捐献。

  南京市博物馆也藏有一件朱石梅的紫砂胎包锡础方壶(图3)。其通高8.4、口沿边长4.5、底边长5.9厘米,呈斛形。青玉螭虎状柄,盖正方,上嵌矩形白玉钮,壶身一面刻牡丹图,另一面隶书铭“微润欲沾、雨前吐尖”。款字为“己丑小春月 石梅”。锡黑灰色,内紫砂胎,内底钤阳文篆书印“杨彭年制”。此壶制于清道光九年(1829),1972年出土于南京市栖霞张化村,出土时见有一座清咸丰元年墓志。

  而坐落于西湖之畔的唐云艺术馆,收藏有一把朱石梅制锡壶(图4),似乎在与苏东坡对吟“提锡壶,游西湖”。此壶口径4.8、底径9.1、高8厘米。壶身一面刻有书法“蟹眼沸,鱼眼浮,用汲古,泉仰流。石楳制。”另一面绘有一枝梅花,并题有“一瓯春雪”四字,落款为“埜隺”。在壶柄上,又有“铁壶庐制”四字。这把锡壶,朱石梅显然在设计上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一种审美风格。壶上的铭文“蟹眼”“鱼眼”,出自于唐朝陆羽的《茶经》,描述了水沸腾的样子。苏东坡有《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故用《茶经》的典故刻在茶壶上再合适不过。另一侧的梅花和“一瓯春雪”四字,又暗含当时文人用雪水饮茶的风俗。《红楼梦》中就描述说,妙玉收集梅花上的雪,共一瓯,埋在地里,舍不得吃,在宝玉来庵里做客的时候才拿出来泡茶待客。而锡壶的底部,是仿汉代瓦当的样式,这也符合乾道文人好金石的特点。

  无锡博物院藏有一把朱石梅紫砂胎包锡壶(图5),壶面刻有“品泉竹里,一瓯一吟,如忘年友。中顶之茶,用惟一两,以此自随,权之不爽。石梅作。”苏州市博物馆也藏有一把“石梅款紫砂胆刻锡壶”。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先生生前则珍藏有一把“包锡砂胎方斗壶”,上刻“太白一斗,郑谷半瓯,阑干夜挂,秋风小楼。”另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朱坚梅花诗句锡壶”,可为朱石梅全锡壶(无砂胎)的代表作。其圆形短颈鼓胸,扁平短嘴,嘴镶小铜片。墨绿色玉盖钮,青白玉柄。盖有一篆文“石某”小长方印。壶身刻梅花图,另一面刻诗“冰作肌肤玉作神,一枝消受十分春。瑶台若问三生事,如此风姿有几人。”款署“石楳”及长方印“朱坚”。底刻楷书两行为“嘉庆庚辰竹林居士藏”。此壶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竹林居士”特请朱坚特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紫砂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