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清代素胎堆塑梅花纹瓷熏香盒
清代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无论是造型样式,还是釉色品种,都十分繁多,新品层出不穷,炉钧釉便是清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新品种。本文来介绍一件清代炉钧釉熏香盒。
图1 清代炉钧釉熏香盒
图2 盒身
图3 盖面
这件炉钧釉熏香盒(图1),通高5、口径3.4、底径5厘米;全器造型小巧,由盒身(图2)和盒盖两部分组成,盖与盒身为嵌套式结构,扣合后呈圆筒状。盖面(图3)上开有五个镂孔,组成镂空钱纹装饰,盒身中部施白釉,盒盖与盒底施炉钧釉,釉色青绿,并满布月白色和淡红色斑点,似鱼籽状,又似水中的气泡,各色斑点间相互交融,流动变幻,具有清代炉钧釉典型特征。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创烧的一种低温釉瓷器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仿钧窑瓷器的窑变釉色。炉钧釉瓷器的烧造流程是:先以1300℃高温烧制出素胎,再在素胎上施釉,然后入炉以700℃的低温第二次烧成。清代景德镇制瓷,以窑烧造高温瓷,以炉进行低温釉的烘烧,因需要在炉中进行二次烧造,故称“炉钧”。在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南窑笔记》中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
炉钧釉色是富于变幻而柔美的,釉面下的结晶体一般呈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蓝、绿、月白等色,各色条斑相互交融,或长或短,或弯曲或垂直,自然流淌,变幻莫测,色彩斑斓。清代除景德镇窑之外,江苏宜兴窑、广东石湾窑等也烧造仿钧釉产品,如宜兴窑的宜均釉瓷器。所以,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中说:“炉钧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这便是将当时的三种仿钧釉产品进行比较,“花纹流淌”则是景德镇窑炉钧釉的优势所在。关于这件炉钧釉瓷器的用途和定名,笔者一开始并不明确,从其盖顶镂孔情况分析,很可能是一件香具。不久前,笔者在浏览徐州博物馆网站时,看到该馆收藏的一件清代素胎堆塑梅花纹瓷熏香盒(图4),高7.2、直径6.1厘米,造型与结构同这件炉钧釉瓷器完全相同,盒与盖也是以嵌套式扣合,盖顶有四个镂孔,因此进一步确定这类器物是一类香具,定名为“熏香盒”是比较合适的。
“煮茶、焚香、插花、挂画”被称为“文人四艺”,我国古人对香的使用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香的出现与远古崇拜有关,后来各种芳香植物被用于熏香避秽、祛虫、熏浴、医疗养生等,人们还会插香草、佩香囊,并制造出各种精美的香具。不同时期,香具的样式多样,汉代流行博山炉,两宋时期流行带柄的行炉、仿古的鬲式炉、奁式炉、镂孔香熏等,这些香具器型一般较大,为焚香之用。而清代这种熏香盒则用于放置无需焚烧的香料,香气透过顶部镂孔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