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字眼,母亲也是儿女最好的老师。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母亲教育子女成才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故事有的被刻绘到瓷器上,让原本冰冷的瓷器变得温馨灵动起来。
图1 民国德化窑粉彩筒式大茶壶
图2 民国德化窑筒式茶壶
“小甘罗十二岁当朝一品,商辂儿中三元至今扬名。我的儿要用心学孔圣,娘好比秦雪梅不差毫分……”这优美的唱段出自戏曲《三娘教子》。
《三娘教子》又名《王春娥》《双官诰》。故事本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无声戏》中的一回。三娘教子的故事描写了士人薛广赴镇江,托朋友带银回家,其友吞没银钱,假造棺木,报说薛病死外乡。薛妻张氏、妾刘氏和王春娥得信十分惊痛,命老仆薛保运回灵柩安葬。
张、刘两人先后改嫁,抛下孤儿倚哥,由三娘春娥织布抚养。倚哥不肯勤学,春娥加以教训,倚哥不服,春娥怒,用刀砍断机布,以示决绝。薛保再三劝解,母子终于和好。薛倚被三娘的苦心所感动,发奋读书,最终考中状元。后来薛广也得功名回家,一家团圆。
先来看这件民国德化窑粉彩筒式大茶壶(图1)。壶高15、筒径13厘米,造型周正厚重,题有“单吴生作羊豆用享”八字铭文,及“甲子年初冬之月下浣德化工业处玉石氏作”等字样。茶壶正面选用了“三娘教子”的故事,庭院中苍松虬劲,绿意盎然,环境优美恬静,三娘身穿长衫,眉清目秀,温文尔雅,头上有发髻,形态端庄,手执如意,端坐在桌旁,正谆谆教导薛倚勤读诗书,眉宇间全是对儿子的无限期盼。面前有一随形书桌,桌上置有文房四宝之类工具及书本等。薛倚头饰两小垂髻,坐于桌前,左手轻压诗书,一副聪慧顽皮的模样。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粉彩淡雅,生活气息浓郁。
再看另一件民国德化窑筒式茶壶(图2),高13、筒径11.5厘米,同样选用了“三娘教子”的故事。三娘粗布葛衣,倚坐于山石旁,手执家法竹杖,薛倚立于前,手捧诗书,似在诵读,俨然是一幅三娘教子的感人情景。此情此景,耳边似乎还响着三娘的谆谆教诲:“儿啊,你可晓得,学成了如梁如栋,学不成如蒿如蓬;学成了如金如玉,学不成如土如泥。岂不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少时不把苦功用,老来读书悔不及……”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借用孟郊的《游子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