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翰林”王文治行书诗轴
http://www.socang.com   2020-10-23 16:11   来源:收藏快报 周舟/河南新乡

 

图1 行书五言律诗条轴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王文治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后罢归,自此无意出仕,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王文治因喜用淡墨,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他与喜用浓墨的刘墉成鲜明对照,其书名与刘墉齐。在清中期众多的书法家中,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亦称“清四家”。

图2 行书七言律诗条轴

  据王昶《湖海诗传》载:“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由此可知,王文治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相传,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花费重金求其作品,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徐珂的《清稗类钞》亦记载,“王梦楼太守文治,书名绝大,闻于海外,朝鲜人尝以饼金易其字”。

  王文治书法最得力处显然来自董其昌,尤其是对董其昌书法神髓的汲取,使他形成了秀丽飘逸、潇洒疏朗的风格。王文治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千余幅明清书画作品,其中有不少王文治的作品,现选出两幅代表性作品予以介绍:

  图1所示为王文治行书五言律诗条轴。此书内容为:“高迥山中阁,萧闲世外人。天花晨供佛,明水夜朝真。残日将沉海,荞林不记春。烟云与诗思,相对斗清新。”落款:“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时乾隆辛丑阳生之月,文治。”下钤白文印“王文治印”“曾经沧海”。此书清新淡雅,墨淡韵逸,运笔柔润;用笔很有规矩,转少折多,果断有致、干净整洁,秀中溢健,飘逸中见有浑厚的气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此作品应写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

  图2所示为王文治行书七言律诗条轴。此条轴内容:“割取鲛宫紫玉精,青华火捺暗还明。最难鸲鹆星眸朗,涵得秋光万里清。”落款:“梦楼,文治”。上白文方印“王文治印”,下朱文方印“梦楼”。此作在章法布局上深受董其昌拉大行距的空间布局影响,竖行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行间布白婉约秀美,在妩媚飘逸、疏朗俊爽之中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充分表现出来。注重字形肥瘦、大小对比,整体结构紧密、内敛,从而使字与字之间产生联系与呼应,整个空间也因之活跃起来。同时,此书点画飘逸婉柔,结体妩媚匀净,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

  王文治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通过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王文治书法作品,我们发现王文治的书法也深受董其昌的影响。王文治作为文人,其书法艺术深受文人书法影响,风格上气质高雅,他本人的气度、风采、胸怀等精神风貌皆能在其作品体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王文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