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本文要介绍的这件器物(图1),就其形状而言,应该是盘类的一种——菊瓣盘;从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推断,它应该属于供盘,即盛放供品的器物。此盘口径仅7.5厘米,难免有人称之为盏托,其实其器虽小,但胎体特别厚重而略显粗笨,再托起满杯茶水,显然不灵巧也不实用。因此把它归为盘类,还是比较贴切的。
图2
该盘装饰手法比较复杂,16个菊瓣通过修胎,达到了仿生的效果,正面的花瓣末端钝圆,而背面呈尖状似花萼,整体也可理解为重瓣的花朵。正面花瓣的边缘用青花描就,中间用釉里红来呈现,花瓣的筋脉清晰可辨。背面虽无青花轮廓,但片片花瓣排列整齐,并不显得凌乱,质感和细微之处交代十分到位。可见,工匠费尽心思,使其栩栩生如。釉里红部分多处的绿色苔点儿,是点睛之笔,让人联想到美丽的康熙豇豆红。在中央青花如意纹、釉里红云朵纹等几层边饰的衬托下,繁体的青花“寿”字格外醒目。
底足(图2)有青花款识,双蓝圈内写有“康熙壬子中和堂制“。“中和堂”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建筑,曾是康熙皇帝居住过的地方,署“中和堂制”的瓷器多为御用品。传世品主要为青花釉里红器,有盘、碗、碟、盆等。在清三代中以康熙时期堂名款瓷器居多,一方面是帝王及王公贵戚们的兴致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康熙初年颁布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康熙壬子“为康熙十一年(1672),在这一时期,同时署有堂名、年号、确切纪念款的瓷器,并不多见。
这件青花釉里红菊瓣盘,品相完好,弧形菊瓣边缘镶包银边,色泽黑亮,为整器平添了几分富贵之气。历史上的宋代曾出现过金装定器,即指镶有金银口的瓷器(少数底足也包金银),如定窑、越窑;之后还有出口欧洲的瓷器,他们对中国的瓷器倍加珍惜,贵金属镶口镶足,并不罕见。这件菊瓣盘镶有花样复杂的银口,曾有专家对它的品相提出过质疑。笔者以为大可不必,因为这样制作完全可以理解为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它略显挺拔的圈足、复杂的瓷塑填色绘画书法工艺,以及跨门类的装饰手法,无疑令其使用者身份提升了高度——应属于古代皇家贵族们使用的一种供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