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 庆祝双节——画家郑会军作品赏析
http://www.socang.com   2020-09-23 13:18   来源:yahoo-bj.cn

 

  【艺术简介】

 

  郑会军,山东日照人,现就职于日照市美术馆、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浙北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美协会员、北京中华炎黄书画院特聘画家,日照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师从姜宝林先生、吴静初先生。专山水、擅写意花鸟、好书法。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年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4年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姜宝林工作室、2007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2010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山水画高级研修班、2013年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静初花鸟工作室,2014年研修于美术报姜宝林名家工作室,2016年研修于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吴静初花鸟工作室。

  作品多次在省及国家级展览中获奖。《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人民艺术》、《美术家》、《当代书画家》、《齐鲁晚报》等十多家报刊刊登和报道,并被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山西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郑会军》个人画集。

  先后在北京、韩国、台湾、浙江、山西、甘肃、广州、深圳、江西、郑州、济南、青岛、临沂、日照、青州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作品被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艺术机构收藏。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郑会军的中国画艺术

文/褚哲轮

 

  中国绘画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生机勃勃。按中国画理论来说,即六朝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之第一法:“气韵生动”。生机来源于自然造化,更来自于作者内心。“六法论”中有三法: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即是说如何描绘对象,三法合在一起,谓之“师造化”。造化,是绘画之源,更是一位画家感受对象之源。即艺术源于生活,而后在表现中加入作者的胸臆情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中国画。所以又叫“心师造化”。

 

 

  从中国画形态基本确立之始,师造化就已经是自觉的追求。南朝姚最《续画品》即云:“心师造化”。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唐张璪语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明朝王履《华山图序》也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师造化,一直是中国画的传统。不止因为描绘对象来自于造化本身,还因为造化是感动作者从而产生创作冲动的源泉。姚最故说“立万象于胸怀”,“学穷性表,心师造化”(《续画品》)。唐代大诗人、文人画创始人王维在《山水诀》也有“成造化之功”一说。如果说早期师造化更多是感受自然体察造化,那么从宋代开始则直接以描摹对象为创作之本,从此写生成了中国画的不二法门,一直流传至今。

  随着宋元中国画大写意的发生与发展,写生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对象,更重要的是标志作者绘画风格和笔墨语言的源泉。而这一语言,无不来自于自然造化的启发。

 

 

  郑会军的师学之路,同样遵循着中国画传统经典艺术之源脉。按黄宾虹所说法即:先师今人,再师古人,后师造化。首先在经过了大学阶段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学院派绘画基础之后,2004年又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姜宝林先生工作室潜心师学。姜宝林先生主张:“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笔墨来自中国画深厚的传统即“师古人”,现代感则来自于丰富的自然造化。郑会军遵循为师的教导,十几年来南北求学,溯源而上,先后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山水画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静初花鸟工作室,美术报姜宝林名家工作室,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吴静初花鸟工作室等中国画名家工作室,转益多师,登堂入室,得老师们把手教习,口耳相授,山水、花鸟、书法无不涉猎,宋、元、明、清经典一一过手,反复临摹和研读,心摹手追,笔耕不辍,得到传统知识丰厚的滋养,画意精进,从而积累了深厚的笔墨表现功夫。尤其是十年后2015年再入美术报姜宝林名家工作室,先后两次从师学艺,领会不同的学习感悟,努力从姜宝林老师的现代理念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创作观念,艺术形式,语言技法和审美价值取向,传统和现代兼收并蓄,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蜜蜂采花酿蜜的辛劳,广采博集,不为名利所动,潜心苦学,一心一意构筑自己的艺术大厦。与此同时,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深入大自然写生,师法造化,对自己绘画形式语言都做一些新的创新和探索,进而像姜宝林先生的导师李可染先生那样直接对景创作,获得了笔墨精神上的高度自由,物我两忘,心神一致,将自己的直觉外化,表达出来,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积累了坚实的生活创作基础,绘画艺术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和高度。

 

 

  “画品惟写生最难,不特传其形似,贵其神似”。其实,郑会军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面貌,无论山水、花鸟从大幅巨制到精致小品都随手可得,信手拈来,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与他长期苦练积累,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研究实践体验,磨练技艺,“师造化,法心源”是密不可分的。绘画作品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知和推崇,得到了收藏者的追捧,并多次入展全国展和获奖,成为学有所成的实力派画家。但郑会军心态淡泊朴实,并未沉浸和停留在一时的成功之中,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艺术的真谛。不逐时风,不随流俗,以绘画颐养性情,陶冶情操。他说:“绘画是生命的构成,艺无止境!审美感觉和经验就是这样在对生活体悟和传统经典反复认知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一日一感悟,一日一境界。”正如姜宝林先生所言:“笔墨功夫越深厚、掌握的笔墨技法越多。在艺术的探索和创造中,拥有的手段就越高明,办法就越多。在把握中国画主题精神——笔墨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加以审视,将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因素筛选出来,使其既有古老观念的内蕴,又具有现代生命的实质,是中国画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尤其是郑会军近期一批富有诗情画意的花卉作品,不仅融入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更多的是他综合修养的展现,他以传统笔墨,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欲,清新质朴的去描绘自然物象,精细与率意挥洒相结合,灵性中透着深稳,作品既保持了中国画的经典审美魅力,又生动地表现出了自然万物造化生机,创作了一大批形象丰富,笔墨清刚,造意简净,品味纯然,出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花鸟画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让人读了回味无穷,唤起对自然,对生命的真挚热爱。即便同样的题材,也幅幅不同、笔笔不同,不雕琢,不做作,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古人,更不再重复他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貌,笔墨语言与艺术风格越来越显著。

 

 

  中国画离不开源远流长的传统。但传统不止是古人留下的经典作品,还有古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会军正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既得古人笔墨之趣,又不泥古,贴近自然得写生与造化之妙,又心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经典与现代之间,延续着中国画传统,精心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庚子于京都西山樱桃书屋

 

  褚哲轮简介

 

  美学博士、美术理论家、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书法美学博士(在读)。中国海洋大学学士。中国国家画院教学文献编辑,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编辑,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精英理论班(学术),中国书法绘画大型(教学)文献编委。历任《中外交流》月刊社特约编辑记者,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凤凰美术》杂志执行总编,《凤凰美术报》执行主编,北京凤凰岭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等职。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特聘院士。中国画院专职书法家。2018年任褚遂良书画院第一任院长。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郑会军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