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机制背满文“宝福”宣统通宝(见图),黄铜质,直径23.7、内穿径6、外缘厚0.7毫米,重1.43克,,币外缘有机器冲压的残边。该币与泉谱著录的行用的机制宝福局宣统通宝进行比照,可以发现多处不同点:首先,从尺寸看,行用的宣统通宝为15毫米左右,此币为23.7毫米。其次,从文字看:一是“宣统”两字小,“通宝”两字大;二是“統”字成“统”;三是“通”是双点通,行用的宣统通宝机制币“通”是单点通;四是“宝”字异,宝字中的“尔”类“井”,“贝”最后两笔异于行用钱;五是背面满文“宝福”翻转180度,有泉友认为有“宝、福”到了的寓意。
为此,笔者查阅了国家文物局主持、唐石父主编的《中国古钱币》、高汉铭的《简明古钱辞典》、孙仲汇的《简明钱币辞典》、华光普的《中国钱币目录》,以及《清史稿·食货志》等多种资料,均未查到此钱币的踪迹。
《中国古钱币》在论述宣统通宝钱币时只是提到“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局几乎全部停铸制钱,仅户部所属宝泉局继续鼓铸。宣统通宝宝泉局分大小两种……此外……宝广局、宝福局有机制宣统通宝钱。”《简明古钱辞典》在介绍宣统通宝钱币时也只讲到“传世仅见户部宝泉局所出大小各一品,广东宝广局机制小钱一品计三种”;《中国古钱目录》收录有宝广、宝福局机制币图片(从图片看,外径在15—16毫米);另有一种宝浙局机制币,径约12毫米,定为民铸,非正用币;《简明钱币辞典》收录有宝广、宝福局机制币的图片(从图片上看,外径也在15—16毫米);《清史稿·食货志·钱法》中,基本没有提到宣统年间铸造宣统通宝铸币和机制币的事宜(可能与当时货币已由金、银、铜元、纸币为主的背景有关)。
因而,笔者根据此币系机制币,制作规整,尺寸相对较大的特点,排除该币为冥币的可能,认为此币可能是机制币大样样币(因铸币有大小样各一品)或折二样币或是赏钱之类。当然,究竟该币身世如何,还期待于泉友们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