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书风大相径庭的鲁迅
http://www.socang.com   2020-08-31 14:20   来源:收藏快报 朱浩云/上海

 

 

《行书偈语》,鲁迅作

  在民国时期乃至整个20世纪中,鲁迅无疑是文化领域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实际上,其成就和影响远不止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上,或者说他不仅仅是现代杰出的作家,还在翻译、美术理论引进、书法及研究、篆刻、设计书籍封面插图、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书籍版画历代金石拓片的收藏鉴赏等领域都有不菲的成就。笔者在研究鲁迅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的文风书艺风格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致陶亢德信札》,鲁迅作

《古小说钩沉》手稿,鲁迅作

  有关鲁迅的文风恐怕众所周知,他向来以犀利、深刻、幽默、讽刺入木三分而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意思的是,鲁迅的书艺却没有像他的文风那样锋芒毕露。

  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职;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鲁迅自小喜好书法,七岁上私塾学描红,十二岁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寿先生对学生严格,为人相当严厉。他教鲁迅习字以欧体(欧阳询)为主, 日课大字一张,数年从不间断。鲁迅还在家里用小楷抄写古文奇字,从小本的《康熙字典》的一部查起,把上边所列的古文,一个个抄下来,订成一册。从那时起,在寿先生的教导下,打好了书法的基础。

  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期间参加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开设的国学讲习会,成为章先生的一名弟子。回国后在1912年2月,鲁迅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出任教育部部员之职。这期间,是他经常读碑,用毛笔抄碑,接触历代各种书体最多的一个时期,并从中体会、认识书法的真谛,形成了高超的赏鉴艺术眼光。

  更难能可贵的是,鲁迅一生600多万字著作,均用毛笔写成,无论书稿、书信还是日记,从无懈怠之笔。如日记,居然找不到一处涂改,即使在他患病时,仍一丝不苟、字字精神。这样的书法训练,大多专业书法家也难望其项背。从存世鲁迅书作看,他的书法大都是手稿信札形式,很少有对联、条幅形制,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成就最高,作品结构圆转,筋骨丰满,古雅厚重,文气十足。郭沫若1960年为《鲁迅诗稿》作序时对鲁迅书法有过这样的评价:“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逐唐宋,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人而贵也。”也有评论家认为鲁迅书法属于内在的神采之美,即书法意义上的格调高古,经看耐读,含有“高书不入俗人眼,入俗人眼者非高书”的意味。

  鲁迅不仅喜爱中国书法,而且对传统书法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有过一段关于中国书法的经典评论:“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这也成为了鲁迅对书法的追求。同时,鲁迅对自己的书艺非常自信:“不要因为我写的字不怎么好看就说字不好, 因为我看过许多碑帖,写出来的字没有什么毛病。”

  鲁迅敢这样说,他是有底气的,这与他幼学、大量抄古籍、抄拓片不无关系,特别是专注抄过上千幅古碑帖至少五年,从先秦抄到隋唐,一路抄写,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小楷都在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鲁迅。正如康有为所说:“临碑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然而自然者。”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不少地方的牌榜和报刊杂志的刊名都选择了从鲁迅墨迹中找字体。虽然是从不同的信笺与日记找来的字,组合起来,却是非常的和谐自然,大气凝重,别具一格。如《浙江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晚报》《安徽日报》《沈阳晚报》《钱江晚报》等。对于同时代的书家,能入鲁迅法眼的也只有弘一法师及陈师曾的书法。鲁迅曾托日本好友内山“乞得弘一上人书一纸”,他出版的《域外小说集》,请陈师曾题签封面。实际上,鲁迅的书艺风格与弘一大师书艺相近,恬静平淡,没有火气和霸气,我想鲁迅或多或少地受到弘一大师的影响。

  时至今日,鲁迅的书作已经是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记得2013年5月中国嘉德觅到了一页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尺幅不到一平方尺(22.5×29.8厘米)。此《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共辑录先秦至隋代古小说三十六种,且加以校勘,为研究唐代以前小说的重要参考书。有趣的是,此《古小说钩沉》手稿为周作人收藏,1961年以此页赠鲍耀明,并题记“时在民国初元,距今已五十年矣”。由于此手稿为周氏兄弟合璧之作,故嘉德给出60万—65万元的估价,应该讲,小小一页纸给出如此估价已不低,不过上拍后,众多买家竞争激烈,经过几十回合较量,最后出人意料地以690万元高价成交,高出最高估价10倍,轰动拍坛。同年11月,嘉德又推出了一页《鲁迅致陶亢德信札》,尺幅不到半平尺(16.5×22.8厘米),为鲁迅于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的一封信,鲁迅在信中讨论了关于学习日语的一些建议和看法。鲁迅曾留学日本,精通日语、德语,粗通俄语、英语,这篇关于学习日语的短文对后学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甚而可看作是一篇关于语言学习的经典文献。

  由于之前《古小说钩沉》手稿拍出了690万元的天价,嘉德公司大幅上调了估价,并给出了180万—220万元的估价,最后被一买家以655.5万元收入囊中,高出最高估价近3倍。2015年北京匡时国际又觅到一件鲁迅《行书偈语》, 尺幅24×20厘米,也是半平尺不到。尽管艺术市场调整态势明显,但该作上拍后,成交价仍高达304万元,由此可见鲁迅墨迹价值不菲,已非一般藏家能问津。

  目前只要市场上有可靠的鲁迅墨迹露面,肯定会被众多藏家甚至机构、博物馆争抢,价格也会出人意料的高。毕竟鲁迅是一个时代的文艺旗手和代表人物,他影响了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藏家若是能拥有鲁迅的墨迹无疑是一种荣耀。实际上鲁迅书作的价值市场,已经得到了最好的认可。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鲁迅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