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为淡红色金属,元素符号Cu。富延展性,抗蚀性。古谓之赤金、黄铁。在干燥空气中稳定,有二氧化碳及湿气存在时,表面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不溶于非氧化性稀酸,能与硝酸、浓硫酸作用。与空气接触,或有氧化剂存在时,也能溶于盐酸,稀硫酸等中。
铜在自然界中以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的状态存在。我国铜器制造及使用的年代久远,以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夏、商、周及春秋都属于青铜器时代。青铜为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耐磨,抗腐蚀性好的特点。
而红铜为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没有人工加入锡或铅使之成合金,硬度较差,但延展性优于青铜。黄铜古代指一种黄色的铜,今多指铜和锌的合金。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铜器的品类较多,大小有别,年代亦有远近之分,但不论何种,铜器的收藏保养均应以防锈蚀为主,铜器特别是夏商周三代出土的青铜器,由于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土壤中的氯化物影响,表面因化学反应会形成一种氯化亚铜,呈灰白色,这是青铜器的主要锈,这种锈是由里往外逐步变化进而达及铜器表面的。此种锈蚀的去除十分复杂,非一般收藏者所能掌握,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碱式氯化铜是对青铜器危害最大的一种锈,从其俗称“青铜病”就可窥知其对青铜器的影响。这种锈呈绿色粉末状,往往以疥疮状存在,不仅会使器物溃烂或穿孔,严重时能将器物底蚀掉。一般来讲,其除锈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利器将疥疮斑痕剔掉,特别是斑痕之下的疏松部分也要清除干净,直至金属本体为止,因为这种锈是极易“传染”的,一旦除恶不尽,必定要卷土重来,并且像瘟疫一样漫延。然后将其浸泡在蒸馏水或半倍的碳酸钠溶液中,待其氯化物挥发净之后进行干燥,最后用氧化银加以封闭。
铜器除了上述锈之外,另见有碳式碳酸铜、氧化铜、硫酸铜等锈这些锈属于“良性锈”,对青铜器的保存没有害处,反之暗绿或蓝色的斑痕更使青铜器具有年代久远的古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它有害物质对铜器的进一腐蚀。
在具体的铜器收藏过程中,要坚持以下的保养原则:首先是保存环境必须干燥,一定要严格杜绝有害气体的腐蚀。其次,青铜器虽然质地较硬,但在外力的碰撞之下仍会发生损坏,故大件器物的摆放位置要固定,不要随意挪动,同时周围应没有易倒的硬物。
小件器物则应入锦盒保存,严格做到一器一盒,杜绝互相重叠放置,以免造成机械性磨损和锈蚀的传染。其三,欣赏器物时要洗净双手,手上的汗及油脂会对器物造成腐蚀。其四,器物需要擦拭时,应以松软的布、毛、皮等制品进行,如需用水洗,应选用中性肥皂,切不可用氢氧化铵、酸类等溶液。最后一点是在欣赏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器物的变化,一旦发现锈斑,在弄清锈的性质之后决定是去除还是保留。
铜器的收藏要体现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一件上佳的铜器,必然要反映当时的铸造工艺,并且或多或少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而藏品的品相好坏直接影响其价格,年代是否久远则在其次,当然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不在此列。就目前市场上的铜器来看,多为唐宋之后器物,决定这些器物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品相及工艺特征。一般来讲,民间收藏的完整无瑕的器物与残损的器物价格有天壤之别,拿汉代的铜镜来讲,完整无损,品相良好的价格在5-10万左右,而有残损的汉代铜镜市场价格不过几百元人民币。同时工艺精细程度也决定其市场价格,故在收藏中应以做工精细,代表了当时工艺水平的器物为首选。
夏商周三代青铜器近年市场价格起伏不大,一则是传世品较少,很少有人将藏品入市;二则假货存在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