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王先生示我一块宋代瓷枕残片(图1)。其宽34、高24厘米,全器深绿色,背面胎质粗。江苏古陶瓷研究者叶伯瑜认为:这是古磁州窑的产品,虽然吉州、磁州的表面都可呈现相同的绿,但比较而言,吉州窑的胎质细腻,质量轻;而磁州窑的胎质较粗,质量较重。它们往往又被藏界称为“绿磁州”“绿吉州”。
图1 宋代“昭君怨”诗文瓷枕残片及其背面
图2 宋代磁州窑“三娘教子图”瓷枕
图3 宋代“扇扑流萤图”瓷枕
图4 宋熙宁四年“家国永安”瓷枕
瓷枕当然是一种枕头,是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实用物件,它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是瓷枕发展的繁荣时期,不仅器型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大有创新,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工匠艺人灵活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枕上大多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笔者介绍的这块瓷枕上就湿划着宋代诗人苏轼的正平调词一首《昭君怨·送别》:“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也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他的这首词是为送别友人而作,意思是,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离别古曲?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外面江天茫茫,挂着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着人间。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时节。离别的人明天要走了,送别的人站立江边,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此词含蓄隽永,没有写一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一份艺术感染。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二月,是苏轼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之灵仙观,二人便结伴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并作此词相赠。
昭君怨,是词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园”等。《琴曲谱录》载:“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又琴操:“齐国王穰,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商隐诗有“七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明君”。
关于《昭君怨》,我还读过了夫作的词:“夜里挑灯不寐,好梦由人去睡。起把酒杯填,醉能眠。本欲舟从水过,无奈叶随风落。何苦怨无休? 没来由。”其中“好梦由人去睡”是引自范仲淹《苏幕遮》词句“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也有深情之味。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等。瓷枕的造型、诗文与绘画(图2三娘教子图),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观念、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这一点尤以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出的意味最为明显。
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差别。唐和五代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瓷枕所展现出的业绩也越来越辉煌。
除了宋代的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瓷窑都曾烧制过瓷枕,各地所产的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谈瓷枕当然离不开宋枕。我见过的宋枕或整件或残片,十有八九是磁州窑的。形容宋枕,那就是丰富。兽形枕中有龙枕、虎枕;人形枕中有孩儿枕、仕女枕;几何式样中有长方、八方、椭圆、银锭形等;还有腰圆、鸡心、云头、花瓣等,可谓是随心所欲,随意造型。
瓷枕,其实多为平民百姓所用,皇室人员大概嫌硬,另有所拥。于是,瓷枕往往透着一股市井气息,也正是这股俗气使后人得以窥见宋代的人文情趣。宋人图安逸,不尚浮华,干不出唐人那等高大上的事来。南艺藏友李教授说,“两只鹌鹑,一行飞雁;顽童蹴鞠,赶鸭捉鸟,孩童玩耍(图3扇扑流萤),无不流露宋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可以想见宋代在人口增殖、物阜民丰之际,陶醉于这种小家碧玉的气氛之中,自得其乐。”
在瓷器中,再没有比文字装饰更能直接反映时尚的了。唐代的铜官窑,也就是长沙窑中,常有书写诗词的,许多诗在《全唐诗》中可以查到,显然,这与唐代诗歌兴盛有关。而宋枕,却大量在枕面上书写词曲,大有戏谑调侃之味。如磁县出土的一个瓷枕上写着“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头来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得贪心汉。”烟波名利不如闲,可见宋人有点儿看破红尘的意思。于是,大宋江山就成全了赵佶这位国政庸碌无为,艺术却造诣颇深的风雅皇帝。
据专家介绍,在磁州窑观台镇遗址曾发现过许多如意头形台座枕残片,和此“昭君怨”枕片的特点相似,由此判断,此枕可能是观台窑生产,为宋代流行的式样。这样的残片具有研究之标本意义。
关于瓷枕,还有一种说法,即瓷枕是专为女性设计的,因为古代女性挽着发髻,躺在瓷枕上发髻便不会乱。可是,我国古代的男子也是挽着发髻的,因此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总之,枕头算是人生伴侣之一,睡觉前难免先看一眼枕头。工匠们就利用了这一眼,在枕面上写上“家国永安”(图4)、“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唯有相思梦,反侧忆情诗”“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写上许许多多通俗的格言、俗句,这些都是古人生死不离,生时指点迷津,死后警醒来世之美好的祈愿。
读过一本《瓷迹》的资料,其中说,到了清代,粉彩幅钱矾红料釉瓷枕多了起来。大多为长形腹空,下端平整,上部中间微凹两端翘起,形似马鞍。瓷枕两侧平面,充满吉祥意味的黄色底色上饰以红、白、蓝相间的纹饰,中间位置相对开有古钱孔用以出气通风,也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
康熙时期烧制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呈色稳定。整件器物形态端庄,色彩明艳、斑斓,用色吉祥、丰富,枕面上遍布规整有致的几何形图案,纹饰细腻,结构协调,各种吉祥图案,衬托得器物主次分明,图案中的花卉、禽鸟等内容丰富,这都是瓷枕诗画承传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