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速冻的艺术拍卖,如何“破冰”?
http://www.socang.com   2020-08-03 07:24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杨逸、实习生孙羽嘉

 

 

2020苏富比春拍现场

  7月上半月,苏富比、佳士得、富艺斯、香港保利等几家艺术品拍卖“大户”在延迟了两个月后,纷纷扎堆在两个礼拜里完成“春拍”落槌,稍显仓促地结束了2020年第一个拍卖季。

  永乐大典拍出600万英镑天价、常玉作品再刷新纪录突破单件2亿港元……往日的拍卖新闻,总是以“天价”夺人眼球,而在今年疫情之下,往日种种高光不见踪影。

  据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上半年,内地只有约20家拍卖行举办了线下拍卖会,同比2019年上半年184家减少了89.13%;上拍拍品9000余件,同比去年15.7万件减少93.68%;拍卖成交总额为12.69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更是缩水了94.7%。

  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北京798

  “我们原先计划春节后、四月各有一场大拍(大型拍卖),中间还有好几场小拍(小型拍卖),全部压缩成一场。”广州精诚所至拍卖行的总经理陈绮雯回想起过去的几个月仍是感慨万分,“不过我们还不是最惨的,听说北京798有几个画廊,从过年到现在都没开张过。”

  长时间无法外出征集作品对于拍卖行同样是严峻打击。线下拍卖停摆尚可有线上弥补,作品征集一停,拍卖行就面临着无物可拍的窘境,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整整5个月没法征集新作品,只能拍卖春节前的作品。” 陈绮雯告诉小南。

  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各大拍卖行如何八仙过海度过寒冬?私洽、网拍、社群网络,到底哪个才是“后疫情时代”拍卖行业的出路?线上拍卖能否长线发展,撑起线下拍卖失落的“半边天”?未来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又会呈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带着这些问题,小南采访了数位艺术品拍卖行业内人士与行业专家。

  转战线上,各出奇招

  和所有疫情期受创的线下行业一样,拍卖也把目光集中到了线上。今年4月,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广东崇正等各大拍卖行纷纷展开了各具特色的网拍尝试。

  相比过去,线上拍卖的价格有了很大的提升,宣传渠道也有了较大的拓展。“拍卖文物艺术品很难离开预展的环节,所以网拍少见高价。以前最高十几万封顶,一两万、几千是常态。但是今年,几万、几十万的拍品都很常见了,甚至上一两百万的拍品都有。”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受疫情影响,买家无法现场竞拍只能退而求其次,变相为网拍增加了不少关注人群,其中也带来了不少高价位的买家。

  “过去一场拍卖印图录大概能送到两千人手上,但我们现在一场网拍就有五六千人参与,人数多了几倍。” 陈绮雯补充。

  拍卖预展期

  除了成交价格、参与人数创下新高之外,今年的网拍还玩出了不少新意。网红直播、接力拍卖、自动加价小程序等层出不穷。今年4月,上海嘉禾公司在网拍刘海粟、程十发、谢稚柳等艺术家的作品时,就请来了艺术家的子女、徒弟通过直播讲解作品,在线“带货”。

  “仔细看,每一棵树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层次都是不一样的。” 顺着谢稚柳之子谢定琨的指尖,摄像机逐渐凑近画面,给了画面中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特写。与此同时,观看直播的页面纷纷刷出“原来如此”“水墨很高级”“哪里能买到”等热情发言。

  艺术家子女直播“带货”

  艺术家子女、徒弟相较于拍卖行的专家,更能为网拍带来新鲜感与活力。最重要的是,有他们“背书”,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可信度——而这正是一般人对于网拍的最大顾虑。

  据了解,这次网拍的围观次数逾8万人次,最昂贵的《菊寿延年》拍出了141万元的高价,56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946万元,创造了嘉禾网拍五期以来的最高纪录。

  线上拍卖?还是社群运营?

  今年的特殊形势让网拍赚足了眼球也挣满了口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网拍能撑起线下失去的“半边天”?甚至在未来成为拍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专家们认为,网拍只能是线下拍卖的一个补充,尤其是体量很难与线下相提并论。“上半年内地拍卖企业艺术品网拍的成交总额经估算还不到10亿元,不到去年同期线下拍卖的1/10。虽然今年的网拍专场多,成交数额较大,上了新台阶,但与以往成熟的线下拍卖市场相比还难以相提并论。”

  季涛表示,网拍更多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将来可能会形成线上拍卖和线下结合的互补机制,成为拍卖新业态。

  精诚所至网拍作品 李劲堃《淡淡花语燕归来》

  “我们计划将网拍常态化,每三周就推出一期线上拍卖。” 恢复作品征集之后,陈绮雯对网拍更加有信心,同时开始策划新的网拍项目。“‘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她说。

  另外,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拍卖行亦表现出了对网络拍卖的担忧。上海某拍卖行在网拍时爆出无法出价、标的错误等技术问题也让很多企业存了一份观望的心思。

  对于大部分拍卖行而言,这一段沉寂的时光也是他们“练内功”的时机。广东华友拍卖董事长林朝晖告诉小南,疫情让不少传统的拍卖行调整运营思路,开始研究起网络社群运营,让整个行业比原来更快、更深地“触网”。

  小程序拍卖页面

  广东华友拍卖于4月3日在微信小程序上做了第一场致敬广东援鄂医护人员的线上义拍“公益同行”,以拍卖“礼包”的形式为广东援鄂医护人员打call。

  这场拍卖让团队第一次研究如何做抖音,第一次上网课了解如何“直播带货”,第一次学习小红书、今日头条这些新媒体的推广方式……小程序上线当天就拍掉了280多套礼包。虽然相比过往线下拍卖,成交额并不惊人,“但一个小case就让整个团队得到洗礼。”林朝晖说。

  客户群体逐渐向“90后”拓展

  虽然今年上半年遭到严苛的打击了,但不少拍卖行对下半年仍然保持乐观态度。“拍卖考的是长远眼光” 陈绮雯表示,从8月开始逐渐密集起来的拍卖排期,也让各拍卖行看到了一线曙光。

  在所有拍品中,现当代艺术、珠宝等相对小体量的项目相较于器物古董更加适应网拍的“水土”,以这些物件为首,拍卖市场日渐活络。以苏富比春拍为例,画家常玉的《绿色背景四裸女》就在12分钟里经历20余次加价,最终落槌2.583亿港元,由一名电话委托藏家购得,成为本季香港春拍最贵拍品。季涛预计,10月左右线下拍卖或可逐渐恢复正常。

  常玉《绿色背景四裸女》

  随着现当代艺术一同蓬勃生长的,还有一批90后的新玩家。据某艺术网站市场监测中心数据统计,中国收藏家群体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不乏诸多拥有专业背景以及丰富资源的90后收藏家。

  “业务来源逐渐社会化和市场化,客户群体逐渐向‘90后’拓展,现在正是行业转型的‘阵痛期’。” 林朝晖说,作为全国001号注册拍卖师,多年来她见证了拍卖行的发展和起起落落。“针对这批新玩家,我们计划使用抖音、直播等各种新媒体加深拍卖的市场化。”林朝晖告诉小南,也正是为了这一批新玩家,许多拍卖行今年第一次开启了自己的公众号。

  “这些转变对于传统的拍卖行而言非常难过,但这才是行业真正开始发展的道路,”她说,“大浪淘沙,拍卖这个古老的行业会一直延续,至于个体拍卖行的生存就要看实力了,没有经营特色、不够专业化的拍卖行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对于拍卖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季涛认为内地市场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未来的拍卖市场,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精品继续创新高,普通的作品价格会持续走低,而这其实正是市场成熟的体现。”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全球经济在疫情中受到重创,短期内报复性反弹不太可能再次出现,今后1—2年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较以往出现同比上涨的机会也不大。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拍卖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