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宋朝古泉 说庆元通宝
http://www.socang.com   2020-07-08 14:41   来源:收藏快报 卢伯雄/湖南长沙

 

 

图1 庆元通宝背四

  宋朝的货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其表现在多方面,宋太祖建元年初铸“宋元通宝”时,便开始表现出复杂性。北宋的九位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造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南宋的七位皇帝,改了二十次年号钱,再加上闵、粤两帝,应为九帝二十二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基本上是每改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

图3 庆元通宝

图2 庆元通宝

图4-1 折五型背“永”大钱

图4-2 折五型大钱,背穿上“永”,穿下“星”

图5-1 庆元通宝铁母钱

图5-3 庆元通宝铁母钱背汉七

图5-2 庆元通宝铁母钱,折三

图5-4 庆元通宝铁母钱,折二,背春元

图6 庆元元宝折三铁钱

图7 “庆元通宝”镇库钱

  另外,宋朝货币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名称上。古泉收藏爱好者都知道,我国从唐朝开始,历代的货币都会以“通宝”或“元宝”命名,但在宋朝并非如此。宋朝,有时候同一种钱,既称“通宝”,又称“元宝”或“重宝”。此外还有更多名称,如钱文作元、通、重、之、全、永、兴、安、新、洪、万、正、真、崇、泉、至、珍、隆、封等宝,计三十余种,由此可见确实复杂。

  如果再按大小、等级、币材、年份、成色、特征、版别、钱监、纪年等及其他标记来划分,更不知道有多少种类,仅仅神宗朝铸造的熙宁、元丰两种年号钱,光是版本就各有一百多种。宋代钱种类多、铸量大,虽经过了一千多年变迁,各地出土的钱币数量也可观,但就其存世量而言,一些当时铸量小的,后来在出土中也非常少见,有些版本甚至只有一两枚。

  在如今的钱币收藏市场上,对宋钱的收藏或研究在古泉圈内还是有较大群体的,特别是南宋宁宗的“庆元通宝”,一直是众人的宠儿。

  图1这枚“庆元通宝”,外圆内方,正面镌有“庆元通宝”四字,背面方孔下方镌“四”字。钱币整体布局协调,线条粗细匀称,弧度大小适中,两端浑圆,极具收藏与鉴赏价值。

  “庆元通宝”有铜、铁两种,从小平到折三,也有一些大型钱。版式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铜铁钱。庆元通宝折三钱铸于庆元四年至六年,背纪年有“元”“一”“二”“三”“四”“五”“六”“七”,记监(钱背铭记铸钱监察司署的简称)有“光”“同”“春”“汉”“永”等(图2、图3)。另有折五型背“永”大钱,瘦金体书,存世极其罕见(图4-1),是国内古泉收藏家几百年来追逐的钱币品种。

  庆元通宝背“永”钱,《钱谱》批注珍罕,系南宋饶州永丰监试铸之母泉,还有庆元通宝背穿上“永”穿下“星”(图4-2),都是试铸的样钱,未正式行用,它们曾被历代泉家封为罕品、孤品,也是南宋创见之珍罕版式,上海博物馆有藏。

  庆元通宝楷书小平背“元”“二”,宁宗庆元元年铸。通宝分铜、铁两种,铜钱面文楷书,旋读,小平直径2.4厘米,折二直径3厘米,折三直径3.2厘米,背纪年。小平、折二自元至六,折三自三至六。铁钱的品种多于铜钱。元宝只见“五”铁钱,直径3.1—3.2厘米,庆元钱以元宝铁母最为精美珍贵。

  目前市场上的“庆元通宝”版别,以下为参考价格:

  庆元通宝楷书小平背“六”,30元/枚。

  庆元通宝楷书折二背“元”“三”,20元/枚。

  庆元通宝楷书折二背“六”,20元/枚。

  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四”“五”,300元/枚。

  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六”,300元/枚。

  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永”,15万元/枚。

  庆元通宝楷书折二铁质背“同七”,1200元/枚。

  宋宁宗在位时期铸造的钱币中,“庆元通宝铁母”在收藏圈内颇有人气。它们不仅在钱币市场上是热门,而且在拍卖会上也较抢手(图5)。

  如果要收藏或投资庆元通宝铁钱,颇有学问。其形制为小平、折二、折三,铸造一般为同、春、汉各大监局。值得注意的是,其背纪年从元到七,而庆元年号一共才六年,为何会有七?这是因为铁钱局都为地方局,岁末的时候就准备来年的钱币,而当时没有接到诏书改元,提前生产了一批,因此出现了币名的错版。而这时候铸钱的年号分别是庆元通宝和庆元元宝,后铸的“庆元元宝”只有一种折三铁钱。一般而言,我国古代钱文的面文都要避开两个一样的字,像“庆元元宝”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庆元元宝折三铁钱背皆有“川”纪地,纪年从四到六共三种,铸量也非常少,加之回收后多被销毁,故此“庆元元宝折三铁钱”成了宋钱中的稀少品种之一(图6)。

  谈宋朝古泉话庆元通宝,还不得不欣赏一下某博物馆珍藏的“庆元通宝”镇库钱(图7)。这枚钱币直径74、厚度5毫米,重量116克。看钱币的背面文字,是钱币库房悬挂标记钱,属于供奉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