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藏家更能接受线上模式 香港仍是亚洲市场中心
http://www.socang.com   2020-06-10 17:03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李刚、周艾霖

 

 

  疫情影响下,全球艺术市场危机重重。经济停滞,消费者信心普遍走低,令艺术品销售额大幅下滑。对于全球各地的画廊而言,影响是直接的,计划中的展览被迫取消或延期,国际大型艺博会转到线上举办,这对中小型画廊的影响是残酷的。

  作为国际艺术市场赫赫有名的画廊之一,卓纳画廊今年4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30%。但这对于几乎遭“冻结”的艺术市场来说,堪称业绩不俗。能在危机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卓纳不仅依赖过去27年里积累的资源与声誉,也有赖于在“云艺术”领域的提前布局。

  日前,卓纳画廊创始人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在纽约的家中接受了第一财经视频连线专访。一身居家打扮的大卫谈起当前的画廊经营情况和艺术界现状,依然从容自信。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位居英国顶尖艺术杂志《艺术评论》全球艺术权力榜榜单的前五名。大卫告诉第一财经,面对危机,画廊之间必须要互相扶持。

  1993年从纽约苏荷区起步的卓纳画廊,如今在纽约、伦敦、中国香港、巴黎等城市共设有6处空间。它是全球最早创立线上展厅的商业画廊之一,凭借多项数字服务,建立起线上艺术市场的全新布局。疫情期间大卫观察到,亚洲对艺术市场互联网化的加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这体现在来自亚洲的藏家持续购藏画廊作品。他相信,这是因为亚洲客户对线上交易模式的接受度更高。

  卓纳画廊近日创立了“平台”项目,支持不同城市的中小型画廊,与它们免费分享自己成熟的线上平台体系和客户资源。新近推出的线上项目《工作室》与《杰作》,让博物馆和藏家能通过线上途径收藏来自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艺术品。5月5日,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成为其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重新开放的空间,开幕全明星艺术家阵容的群展《立夏》,也发布了中英文版的线上展览。

  线上空间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在疫情造成的艺术品市场“冷冻”及“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境下,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危机应对:我们应该互相扶持

  近年来,中小型画廊和大型画廊的竞争在越来越商业化的艺术行业里逐渐发酵,画廊体系如何健康发展,成为业内人士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艺术家很可能不与中小型代理画廊续约,而是转投大型国际画廊。面对这一争议,大卫曾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会帮助减轻中小型画廊参展艺博会的财务负担。

  2020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艺博会仍然是全球艺术品市场的焦点。2019年,艺博会合计交易额达166亿美元,占全球范围画廊商总交易额的45%。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交易额(35亿美元)是参加艺博会的衍生交易。

  而随着今年大型艺博会的陆续取消, 卓纳画廊自4月初起便对全球各大城市的画廊同行开放了自己的线上平台资源。

  卓纳画廊原有的“线上展厅(Viewing Room)”项目被拓展为“平台”项目。“平台”及集体线上展厅,每次聚集一座城市的12家当地画廊,每间画廊呈现一名代理艺术家的个展。线上展厅的销售由参展画廊直接管理,卓纳画廊不抽取中间费用。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平台展厅项目已经呈现了来自纽约、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和洛杉矶的画廊的展览。

  对于为何通过“平台”项目共享资源,大卫表示,4月遇到瓶颈后,画廊意识到拥有其他机构所没有的资源。这两项因素促使了“平台”的创建。过去的三年里,卓纳画廊搭建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和销售艺术品的网络。“在这样的困难时刻,我们觉得邀请其他年轻画廊参与其中应该相对容易,而且我们要求参与‘平台’的每家画廊呈现一位艺术家,这样就不只是呈现12家画廊,而是把焦点聚集在12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上。”

  “平台”为参与其中的中小画廊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画廊主告诉大卫,这次的收入能帮助支撑他们到今年秋天。对大卫而言,这不仅帮助了其他画廊和艺术家,也为自己的画廊振作了士气。

  半数藏家会线上购买艺术品

  自2017年起,卓纳呈现了65个线上展厅,时常售出超过6位数美元价格的作品,目前线上销售的最高单价为260万美元。线上展厅上的大部分作品为明码标价,虽然这不符合画廊业的常规,但大卫认为,这对于开拓新客户和建立友好的客户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加速了艺术品的云端化,商业机构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加强这方面的业务能力,推动自己的市场曝光率。

  关于线上和线下体验的差别,大卫表示:“回看上下几千年艺术史,艺术家和工匠的创作媒介从不是数码的、虚拟的、空间抽象的,而是具象的实体空间。两者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认为,博物馆和画廊的使命是创造一个空间,在空间里呈现艺术,人们需要到这些空间去感受文化。

  线上线下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大卫认为,云技术可以为实体空间带来两个新元素,最重要的一点是影响力,“另一个云端技术能为实体空间添加的,特别是在大型美术馆展览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的,就是语境(context)。尽管作品和实体空间的展示无法被任何虚拟媒介所替代,但作品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声音、对艺术史的专业解说,这些是能被记录下来并云端化的,而且也是文化熏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近半数的藏家都有线上购买艺术品的经历,其中48%的高净值藏家经常或总是在线上平台购买藏品。买家年轻化和高速递增的线上交易,似乎让数字化成为一种行业潮流,也推行了非传统类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新一代的虚拟艺术艺术家也不是意外。

  其他亚洲城市不具备香港的优势

  自2017年以来,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份额以每年约1%的比率缩水,但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的地位不可撼动。随着各地私人美术馆的蓬勃发展、艺博会数量的增长、自贸区体系的完善,以及文化产业的新政策等,中国市场将持续保持份额和影响力。

  全球化的衰退目前看来仍将持续,对于推进跨文化对话的文化和艺术产业来说,这将是令人失望而艰难的趋势。对于画廊、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推动者角色,大卫引用了法国前卫艺术家弗朗西斯·皮卡比亚的话:“头之所以是圆的,是为了可以变着方向思考。”他认为,艺术家们都希望自己的观众是全球化的,“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一位艺术家说,请只在德国展出我的作品,或者我的观众只能是美国人。”

  大卫希望,像中国这样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能够意识到文化开放将带来强大生机和力量,文化和艺术的流通是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必经站点。“十多年前,美国和现今中国处境相似,迫切地向欧洲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力量。而达到此目的的手段之一,就是大量购买欧洲古董和艺术品。”

  卓纳位于香港的画廊空间已经于5月5日重新开放。大卫告诉第一财经,他觉得香港艺术产业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任何一个其他亚洲城市都不具备的,它的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内地是他从业27年里经历的最令人振奋的艺术品市场,上海的艺术发展速度也令人惊叹。他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会带来更令人兴奋的变化。

  卓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包括草间弥生、杰夫昆斯、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吕克·图伊曼斯等,2019年,刘野成为其代理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大卫认为,好的艺术不存在国界,“比如说刘野的作品,不管是在北京还是纽约,都看起来一样出色”。

  作为一家更专注于西方艺术的画廊来说,想要打入新的市场,需要在自己的专长和当地藏家喜好间寻找平衡。卓纳是否将代理更多亚洲艺术家?大卫表示,地域并不是选择的标准,“作为一个有声誉的画廊,我希望与达成合作的艺术家在同一水平上,我们不能接受参差不齐的作品质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亚洲市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