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拟龚贤山水图》
http://www.socang.com   2020-06-03 14:19   来源:收藏快报 邵川/江苏南京

 

 

  早在民国三年(1914),乌江镇上有两位青年文士,在一寺庙内相识,他们是林散之与邵子退,“我与邵先生,在乌江街南一个破庙相会,很惊异,我问他,你来干什么?他笑说,你来干什么呢?以后,我每次回家,总在这庙相会,奇怪!”

  待至民国五年(1916),在历阳一寺庙,林散之(1898—1989)与乌江许庄村许才余(朴庵1896—1972)、百姓塘村邵子退(1902—1984)三人结为金兰之交,时人称誉“乌江松(许)竹(邵)梅(林)三友”。他们三人常在一起谈诗论画,并且成立了一个读书社,吸引了这一方天地的文人学子经常来林散之的江上草堂聚会,切磋学问,兴会游憩。

  1936年元月,林散之邀上许朴庵一道访百姓塘种瓜憩庐邵子退。他们三人相聚在一起,谈艺术,话人生,举杯长叹,对酒当歌,夜已深,酒尽兴,各自俯首而睡。待到红日高照,方才解醒,然后伸臂摇肘,披衣相视,冁然一笑,这种田园式的生活,人生能有几许呢?应祖父邵子退之邀,林老作了春夏秋冬四尺对开的四条屏山水画相赠。以后,几经动乱,此四帧山水已不复见矣。

  六十余年后,笔者见到了其中一幅(见图)。作品虽经装裱,已是黄迹斑斑,然而画面比较完整,一点损坏的痕迹也没有。落款为:“二十五年元月,偕许朴庵过友人子退种瓜庐,留余作画涂此四帧以应,散之。”这幅画可能是四幅中的最后一幅。画面上:近景枯树两株,依山傍水;小亭一座,隐蔽在丛树之中。尤其是一长一短的树干,清晰可数,没有一枝一叶,用篆隶之笔,中锋写之。巧妙安排,两密一疏,如长矛,如战戟。特别是树根与小土坡连成一体,左右蔓延至水边,看不出那是树根那是土坡。而水中小草,一笔一画如梳子一样地排列着。这种大家手笔,固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中景远水处一小山,以圆为其构造形式。石与石之间,一笔包着一笔,形成不方不圆之状。又因中间水面宽广,远景天空之旷,使画面增加了空灵感。画幅上部三分之一处,几行行草题跋,错落有致,逸笔草草,相得益彰。

  纵观全图,用焦墨和线条加点写成。行笔以点代皴,有干,有湿,略事渲染,而韵味独特。笔笔拆得开,又笔笔合得笼。意在通气,如人之气血贯通,才能精神生发。构图亦得龚贤之法,正如画中跋云:“画中九友而柴丈人独具面目,从简练中见风韵,繁密中见骨力,所以为逸。”作画不难为繁,难为减;极简之笔,而极有工之意,存乎其间,方为可贵。这是林老自海上归来后,得到黄宾虹先生的真传,复又孤身作万里游,眼界大开,胸襟大开,丘壑营成,一改以前“模糊凄迷,真意全亏”之貌,这是一大变也。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林散之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