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如何面对死亡?自画像说明了一切
http://www.socang.com   2020-05-25 15:56   来源:文艺频道

  1889年,梵高在去世的那年,给他的弟弟西奥写了一封信。梵高写道:“他们说,我也愿意相信,了解自己很难,但描绘自己也不容易。”通过创作过程充分认识自己,是这位伟大的后印象派画家毕生的目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30幅自画像,按时间顺序排列后,就成了视觉自传。但并非只有他通过自画像来追求真理,他也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艺术家。有时,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创作的自画像正是艺术家最真实的写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大师们面对死亡的自画像吧。

伦勃朗·范瑞恩,《63岁的自画像》(1669年)

  在40年的时间里,这位荷兰黄金时代的伟大艺术家伦勃朗,创作了几十幅自画像。他因对光影的独到描绘而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些作品记录了他思想和绘画技艺的成熟轨迹。他第一幅重要的自画像《大笑的伦勃朗》(1628年),色调柔和、笔势短促。而在他人生最后阶段的众多作品中,这幅《63岁的自画像》描绘了时间对人心理的影响,彰显了艺术家更为娴熟的技艺和更加到位的人物边缘处理手法。在这幅画中,他阴郁地盯着观众,看上去饱经风霜。

毕加索,《自画像》(1972年)

  毕加索在91岁去世前还在创作,也是一位高产画家。《面对死亡的自画像》是一幅纸上蜡笔画,历时数月完成,是他晚年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据毕加索的朋友皮埃尔·戴克斯(Pierre Daix)说,在参观他的画室时,毕加索“把这幅画放在脸旁,想表明这副恐惧的表情是刻意设计的”,几个月后,当他再回到毕加索的画室时,他看到这幅画的线条变得更粗糙了。“他没有眨眼,”戴克斯写道。“我突然觉得,他像个西班牙老好人一样盯着自己的死亡。”这幅画的最终版本用晕染的绿色和乳白的粉色绘制而成,像一个充满焦虑的面具。画中人睁大眼睛凝视着观众,无法接受他即将死去的事实。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自画像》(1610年)

  16世纪的意大利画家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是一位女性绘画大师,她的作品近来受到了人们的长期关注。去年,在马德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与意大利大师拉维尼亚·丰塔纳(Lavinia Fontana)联合举办的一次展览上,展出了她细腻而真切的画像。安圭索拉老年的自画像也非常出众,在这些后期的绘画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严肃的凝视,这与她描绘其他人所采用的华丽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弗朗西斯科·戈雅《与阿列塔医生的自画像》(1820年)

  这幅油画《与阿列塔医生的自画像》是戈雅众多自画像中的最后一幅。1819年,这位西班牙画家突然患病;几年前,他也曾患过类似的疾病,包括耳聋、头晕、神志失常。为他治疗的阿列塔医生是西班牙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该地区经常受到流行病的侵袭。戈雅在病痛中幸存下来,并创作了这幅画表达对医生的敬意。画面中,艺术家坐在床上,抓住自己的床单,虚弱地躺在阿列塔医生的怀里。阴暗处还围着一群人,他们被明亮而充满希望的色调所照亮。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戈雅,感谢他的朋友阿列塔:在他七十三岁的时候,在1819年底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他用同情和关爱拯救了他的生命。”

爱德华·蒙克,《自画像:在钟和床之间》(1940-43年)

  爱德华·蒙克一生都不快乐。这位挪威艺术家曾写道:“我对生命的恐惧不可或缺,我的疾病也是如此。”“没有焦虑和疾病,我是一艘没有舵的船……我的痛苦是自我和艺术的一部分。”他很早就因对痛苦和孤独的惊人描绘而成名,最著名的是《呐喊》(1893年)。蒙克晚年越来越内向,在奥斯陆郊外的家中独自生活了27年,1944年去世后,当局在那里发现了数千件艺术品,其中有一幅《自画像:在钟和床之间》,他把自己描绘成孤独而僵硬的人,有着空洞的眼睛,与床和钟的明亮颜色形成对比,这是他死亡的象征。在他的名作旁,有一扇敞开的门。

皮埃尔·博纳尔,《镜子中的自画像》(1930年)

  哪怕在离世之前,法国纳比派的创始成员皮埃尔·博纳尔(Pierre Bonnard)的创作仍然专注于明亮的装饰性色调。虽然色彩鲜艳,但他的绘画并没有回避与死亡相关的主题。与他年轻时容光焕发的正面自画像不同,老博纳尔脸色憔悴,他避免与观众目光接触,经常扭开身体。他的眼睛不再清澈明亮,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无神的黑洞。镜子里,他一只手紧握着衬衫,好像观众中途打断了他的创作。

卢西安·弗洛伊德,《自画像:映像》(2002年)

  “我不想退休,”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我想一直画画,直至死去。”在很大程度上,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2011年,在去世的那一周,他还坚持创作。他以抑郁的具象写实艺术而闻名,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不断地将自己作为创作对象,审视时间对他身体的影响,最著名的是一幅全裸作品《工作中的画家:映像》(1993年)。在2002年的这幅自画像中,死亡的心理负担压在了他身上,他不安地扯着领带,疲倦的表情被灰色而狂野的笔触所映衬。

文森特·梵高,《奥斯陆自画像》(1889年)

  梵高的自画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之一。他常常雇不起一个模特,所以不得不用自己的映像来练习绘画。1886年至1888年间,他在巴黎完成了大约25幅自画像,他将自杀前一年最后一幅自画像描述为“相当凌乱和悲伤……就像,比如说,面对死亡的脸。”他在圣莱美精神病和抑郁症疗养院里画出了这幅作品。和他的许多自画像一样,他以75度的视角把自己描绘得十分拘谨。他从侧面看着观众,好像无法正视前方。在他逗留期间写的一封信中,他形容这幅画是“我生病时的一次尝试”。

(文章来源:Artnews 作者:Tessa Solomon 编译:周翔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