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题写碑牌轶事录
http://www.socang.com   2020-05-08 16:02   来源:收藏快报 邵川/江苏南京

 

 

林散之题写“和县文化馆”(1984年5月)

  《林散之题名过眼录》是在吾友董宁文、周和生两人的建议下经过两年时间搜集而成,包括林散之题写的碑牌、书名、展标、斋号、报刊题词等。今年元月1日《收藏快报》第一期刊发了我的《林散之先生题签过眼录》(书名)文章,今日再介绍一些林散之题写的碑牌,以飨读者。

林散之题写“安徽省和县乌江中学”(1977年)

林散之题写“乌江电影院”(1984年3月)

林散之题写“安庆市博物馆”(1978年12月)

林散之为江浦烈士塔纪念碑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57年)

宿迁项王故里,林散之题“英雄盖世”(20世纪80年代)

1980年《安徽画报》第1期刊《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楚霸王在安徽的遗迹》配图

淮安勺湖园钟亭林散之题匾额

林散之题“永和园”(1987年)

林散之题“永和”(1987年)

林散之题“永和园茶点社”(1987年)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原单位城关粮站在和县城北门新建一座北门粮店。1984年5月,单位领导要我去南京,请林老题写“北门粮店”四个字,同时又代县文化馆请林老题写“和县文化馆”的招牌。写完招牌后,林老对我说:“我现在写招牌了,难写!写得不好又生气。怪这个,怪那个,自己找麻烦。”

  其实林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写招牌了。1957年3月,林老在江浦县任副县长时,县政府盖了一幢人民大会堂,原来的县长刘宗铨已提升为书记,他请林散之题写“人民大会堂”几个字作为门牌。林散之实地察看了大会堂的墙体,计算好尺寸,回来后用两张《新华日报》的报纸连接起来写一个字。这么大的字又没有大毛笔,怎么写呢?林散之只好自己制作,用抹布捆绑起来,抽成丝做成一支大毛笔,他认真地用正楷、隶书、行书三种书体写成“人民大会堂”15个大字。写好后林散之问时任江浦县政府办公室秘书金万泉喜欢哪一种?金先生说:“行书好,气势大。”最后他选了一套行书“人民大会堂”送给刘书记。刘书记看到字后觉得写得“不正规”,说:“有点歪歪倒倒的,横看竖看不满意。”林散之听了直摇头,无话可说。后来刘书记还是到南京请江东周琪写了一幅小的楷书匾额。

  林老在江浦时曾题写过“江浦电影院”“江浦汽车站”的招牌,可惜都毁了。又为江浦烈士塔纪念碑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原在珠江镇凤凰山上,后移至求雨山上。

  林老还为家乡题写过“安徽省和县乌江中学”和“乌江影剧院”“乌江电影院”的招牌。关于林老为乌江中学题写校牌一事,这还得从1980年《安徽画报》第1期刊有《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楚霸王在安徽的遗迹》说起,其中有一张“在项羽祠的遗址上现为乌江中学校址”的照片,其简易校门的横头上隐约可见用水泥刻写的“安徽省和县乌江中学”几个字,那可是林散之先生题写的啊。

  1970年,乌江成立农业中学,校址选在原霸王庙山头上,我就是在这所学校读完初中和高中,于1974年3月离开学校“上山下乡”去了。当年我们在校时没有这个校门,更没有林散之先生题写的“安徽省和县乌江中学”校名。

  2018年12月7日,我由和县第一次乘公交车至乌江,当公交车驶进乌江镇西大街时,我坐在后排上座左边,偶尔瞥见沿街房屋后面乌江中学教学楼墙壁上的校名,像林散之老人书写的,公交车一驰而过,未能看到署款。  

  下车后我来到老友王兴波家,向他叙述了此事,兴波立即拨打鞠子彪老师的电话,鞠老师原是乌江中学音乐教师,已退休十多年了,但他回答很干脆:“是林老所书!而且是唐宜安老师经手。”提起唐宜安老师我是知道的,他是乌江中学语文教师,而且与林散之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他的祖父唐福亨与林散之姨夫唐一斋为亲兄弟。林老题写校牌一事应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因为唐老师于1980年即调离乌江至巢湖师专(今巢湖学院)。第二天我通过熟人联系上巢湖学院老乡,打听唐老师的近况,不料对方回答唐老师早已不在人世了。我不甘心,又拨通了我的校友王洪弟的电话,他回答说大约是在1977年左右,记得学校西边墙上有林老题写的校名,后来由陶守勤老师负责建了个简易校门将林老的字用水泥刻在校门的横头上。几天后,鞠老师在学校档案室找到了约A4纸大小的林老题字的复印件,而且是直幅。

  带着这个疑问,我又请教了乌江姚平瑾兄,姚兄长我7岁,受到林老的法乳沾溉,能诗擅书,在乌江工作多年。他给我的答复云:“乌江中学的校徽是唐宜安去江上草堂请林老写在白报纸上的,是横幅。1976年我被抽调至乌江区委会参与编‘双抢’战报,还有唐宜安、邹伟俊(后调江浦县中医院)等人,我们在一起处得很好。有一次在街上遇见唐老师,他对我说,他昨天买了一张白报纸带到江上草堂请林老为我们学校写了校牌,林老将白纸裁成一半横着写的。”我说“复印件是竖幅呀!”姚兄一再强调,“这幅字是横幅,不是竖幅,是编排时变成直的了。时间大约在1977年。” 

  上世经80年代初,县政府为恢复霸王庙将中学迁至乌江镇上,如今乌江中学校名仍然使用林老题写的校名。

  在不断搜寻林老题写的招牌时,当我得知江苏宿迁项王故里有林老题写的“英雄盖世”匾额,经了解原来是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请林老题写“盖世英雄”时,结果林老写成“英雄盖世”,林老认为英雄盖世,天下无敌,是独一无二的,是凌驾于所有英雄之上的一个英雄,这里就包含了林老对项羽的高度评价!

  1984年4月,林老为淮安古城勺湖园金钟亭题写“金钟”匾额。因亭内悬挂着一口造型古朴、庄重典雅的巨大铜钟,其铸造于金代天德辛未年(1151),故俗称“金天德大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知是请林老写字的人未说清楚,还是林老理解错了,结果林老把“金鐘”的“鐘”写成“鍾”字,成为历史上名人写错字被认为是通假字的佳话。

  其时南京的一些百年老店的店招多数也是林老题写的,如“永和园”“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十竹斋”等,而最有特色的要数南京“永和园”这块店招了。

  永和园是一个酒楼,店址在夫子庙贡院街,它的前身是清光绪年间的“雪园茶馆”,1938年更名为永和园茶点社。永和园以风味独特的煮干丝、蟹黄包、三丁包、荠菜包等声名远播。1985年,更名永和园酒楼。

  1986年林散之90岁时受命于市领导书写“永和园”店招。据林老长子林筱之回忆说:“父亲认为,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字体来写这块店招就有点死板,没有新奇感。最好要有点突破,在传统中添加一些新的创意在里面。”林筱之形容“永和园”这几个字“看起来怪怪的”,他觉得3个字中“园”字写得最特别,用隶书的笔法写出了草书的味道,可谓神采飞扬,为林老招牌中之神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林散之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