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活气息的西晋青瓷井
http://www.socang.com   2020-05-06 17:10   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两晋时期,是我国瓷器成熟后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瓷器生产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相继出现,制瓷工艺技术大大进步,对胎、釉的选择、配方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是西晋时期,西晋人潘岳《笙赋》中“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的“瓷”字的出现,被认为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而“缥瓷”亦被认为是晋代浙南温州一带瓯窑生产的一种青瓷,这是因为缥是晋代一种淡青色的丝帛,瓯窑生产的青瓷颜色与缥十分吻合,故瓷以缥名,得名缥瓷。这一时期的青瓷烧造以南方为主,即以浙江一带的窑口为主流,除了瓯窑,还有窑址分布于浙江上虞、余姚、宁波、湖州等地的越窑,分布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婺州窑,分布于浙江德清一带的德清窑等,都是著名的青瓷窑场,尤其是越窑,代表了两晋乃至南北朝时期青瓷烧制工艺的最高成就。

  如图所示这件西晋青瓷井,高17.2、直径12.8厘米,出土于湖北省武昌区中山路,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该器为一完整的水井形态,通体施青釉。井为圆形,直口,平肩,直壁,腹部刻划三道弦纹,平底。四根粗大的圆柱形井栏分布于四周井台上,有的延伸出井台,合力撑起一片宽大的四方形篷顶,以起到遮挡风雨、便于古人井台取水的作用。篷顶为攒尖式,四边翘角,饰覆瓦纹。井台一边的井沿上,塑一打水人物,侧身倚靠圆柱,一手拎着水桶,一手紧抓扁担,着势欲从井口打水。较之三国时期的青瓷,西晋青瓷在烧造技术上有了一定提高,尽管釉料依然以石灰石和瓷土配成,但已掌握了釉中氧化铁的恰当比例,基本控制了还原焰的烧成气氛,尤其是使用化妆土的成功,使器物外观更加饱满柔润。这一时期的青瓷器型,以日常生活类最为丰富,如壶、罐、盆、碗、碟、簋、尊、洗、水盂、唾壶、虎子等。

  两晋时期,沿袭汉代遗风,无论官宦士族,即使是普通的黎民百姓,亦崇尚“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称以为孝”之风气,“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将死者生时的享乐和愿望尽可能带入坟墓。即所谓“谓死如生”。这股厚葬风直到东晋才因被禁而趋向于简化,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七年(341),皇后杜氏崩,皇帝诏曰:“重壤之下,岂宜崇饰?”明确杜绝墓葬的奢侈之风。西晋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随葬品,其中有相当规模的生活类陶瓷器,器型主要有砻、磨、臼、杵、米筛、谷仓、水井、谯斗、鸡头壶、唾壶、虎子、熏炉、鸡笼、猪圈厕、狗圈、羊舍,男女侍俑、武士俑等人物俑、动物俑,以及人物俑与灶台、人物俑与动物俑组合等明器。青瓷井与谷仓、猪圈厕等都是西晋时期青瓷产品的代表作,使用了模印、刻划、捏塑等多道装饰工艺,这些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景作为明器被大量烧造制作,既充满了原生态的生活氛围,又体现了生者对逝者的追思之情。

  这件西晋青瓷井器型完整,稳重大气,胎质厚实而均匀,胎色加深,釉色灰中泛青,釉层滋润柔和,部分釉剥落,愈显沧桑之感。人物眉眼低垂,嘴唇紧抿,仿佛正使劲提起水桶,动态十足,十分生动,富有画面感。观赏整件器物,造型生动,制作精良,独具一格,在领略晋人陶瓷烧造高超技术的同时,这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不禁让人对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人生活情景浮想联翩。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