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消闲:清康熙茄皮紫釉香炉
http://www.socang.com   2020-04-20 17:23   来源:收藏快报 李自涌/福建泉州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西·福建卷)第254页收录了一件清康熙时期德化窑茄皮紫釉香炉(见图),为福建著名收藏家施政强的珍藏。此类茄皮紫釉香炉在明清时期德化窑同类器物中,当为罕见的珍品。

  笔者前后数次上手过这件香炉,其高7、口径13.4、腹径15.2、底径10.7厘米。簋式,方唇,口沿较直,上手后可以看到口沿有部分磨损迹象,鼓腹下收,圈足较大。外壁对应处塑贴对称狮面耳,狮嘴微张,鼻子肥硕,鬃毛卷曲。胎质坚硬,通体施蓝釉,呈茄皮紫色,胎釉结合紧密,使用痕迹明显,为家传佳器。

  茄皮紫釉为低温色釉,釉色如同成熟的茄子皮,故而得名。此品种为明代景德镇首创,至清代康熙朝发展成熟。尤其是康熙年间烧制的器物,釉质坚硬,釉色纯正,可分浅、深、老三种,浅者色泽鲜艳,主要用于彩器;深者釉内发亮,多用于单色釉;老者则颜色暗淡,一般用于三彩器等。这件香炉釉色殷深,明净透光,色调深沉凝重,浑厚饱满。同时由于釉内发亮,同釉色本身在视觉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差,蓝中微微发紫,光泽厚润柔和,极富天然韵致,艺术效果甚佳。

  此类香炉是明清时期德化窑经典炉式造型之一,其造型线条虽有变化,但整体特征是仿西周青铜簋形,并以颈部塑贴狮面为耳的形式模仿青铜簋上的兽面衔环铺首,有的香炉塑贴的狮面嘴鼻部还兼有可穿环的孔洞。这件香炉所塑贴的狮面呈猴子脸形状,十分生动,可以说是“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摹古思想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文博专家学者研究后认为,这件香炉为白胎糯米质晶莹呈色,形体坚实厚重,所用胎土出自德化当地,而全器所施茄皮紫釉,釉水幽菁静穆、柔和光滑,当为德化与景德镇制瓷工艺交流融合难得的实物见证,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重视。

  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文人雅集作为一种时尚,喝茶、焚香、弹琴、赏玩已经成为聚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文人雅集必备之物,香炉是非常重要的日用器具,并且能够和雅集的氛围相协调,要求造型典雅、纹饰简洁,德化窑生产的香炉便符合这个特点。可以说,这件清康熙茄皮紫香炉正是在当时文人士大夫慕古、鉴古、赏古、摹古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它在造型、装饰方面延续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特点,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香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