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砚面
在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笔墨纸均为易耗品。可终身为伴者,唯砚而已。故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画家、书法家对砚品之追求可谓高雅严苛,乐此不疲,无不以拥有一方自己喜爱又得心应手的良砚为快。
图2 砚底
图3 砚侧隶书诗文
图4 砚侧楷书诗文
本文介绍一方清晚期“西南巨儒”莫友芝款云蝠纹诗文砚,为古端州所产,紫红色,长方形,门字式,长18、宽11.4、厚3.2厘米;材质为典型的宋坑端砚,砚堂中可见金星点点,手感沉重,以手抚之,温润细嫩。砚面(图1),砚额及砚唇两边细刻蝙蝠三只(一大两小、一正两侧)及祥云纹饰,雕刻的蝙蝠、祥云加上长方形门字式乃清代纹饰中的“画必有意”,即福寿临门,吉祥如意。砚背(图2)为浅刻框式。
砚侧右刻(图3)隶书七言诗一首:磨墨磨人吾已老,是师是竹要参观。千霄出屋寻常事,莫但萧斋作画看。落款为:“莫友芝铭”。隶书间架疏朗,外放开张,起落有序,交代清晰,蚕头燕尾,一笔一画,字形工整,笔画精到。
砚侧左刻(图4)楷书七言诗一首:亮节虚心瘦不肥,此君高逸我因依。送公只有平安竹,携取清风两袖归。落款为:“同治甲子仲夏 郘亭”。同治甲子即为清代同治三年(1864),这一年莫友芝53岁。楷字则略带行书,富有变化又法度谨严,笔画布局合理,一丝不苟,为正宗“馆阁体”“蝇头小楷”,非一般书家所能为也。
两则诗文内容上看,都是咏诵竹子,感谓人生的。莫友芝的这两首咏竹诗意境高远,清新畅达,情景交汇,明白如话。莫友芝的咏竹诗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竹喻人,以竹喻己;诗中有我,我在诗中;既是自励,也是励人;表达了自己终身爱竹、喜竹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此砚之刻工精良,刀锋犀利,起刀落刀均棱角分明,方圆兼济,有金石意味,字形超逸劲健,爽爽有神。
莫友芝(1811—1871),清贵州独山人,字子偲,号郘亭、紫泉、眲叟,晚清时期著名书家之一。其楷、篆、行、隶四体皆精,最为人所称道的是篆书。“不以姿取容,具有金石气。”沙孟海说:“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莫友芝在篆刻方面也有相当造诣,自己印章,多由自己所刻。他去世后,印章由后人珍藏。民国时,他所存数十方各式印章,集中出版了印谱,中有黄宾虹、王福庵和李尹桑等人写的评语。黄宾虹说:“眲叟喜金石,工篆隶,所镌印章,使刀亦如使笔,波磔有法,纯任自然,于新安、西泠各派之外独开生面。”即融汇皖派与浙派风貌而塑造个性。反观砚之两侧诗句之刻工,很可能也是莫友芝自己操刀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