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灵动 平中藏奇 当代青年书法家:叶韶霖
http://www.socang.com   2020-03-28 19:44   来源:中国收藏网

  叶韶霖

  号铸石楼主、鼐盦主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日报书画院院长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艺术奖

  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展 评委提名

  全国第二届行书展 评委提名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展 优秀奖

  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 书法奖

  福建省政府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福建省政府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

  福建省政府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

  厦门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一等奖

  厦门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奖荣誉奖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

  作品参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2019年)

  全国隶书书法名家写《诗经》邀请展(2019年)

  首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学术邀请展(2019年)

  “中国精神 中国梦”第三届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展(2019年)

  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展(2018年)

  “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当代隶书优秀作品邀请展(2018年)

  全国第二届行书展(2017年)

  “永远的丰碑”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2017年)

  “美丽南方—美丽广西”当代书法精品展(2017年)

  第二届“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作品展(2017年)

  全国第二届楷书展(2016年)

  纪念建党95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2016年)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2015年)

  第二届“妈祖杯”全国书法展(2015年)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4年)

  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2014年)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2014年)

  “孝行天下 埇桥杯”全国书法展(2013年)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展(2013年)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展(2013年)

  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展(2013年)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2013年)

  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展(2013年)

  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2013年)

  首届“妈祖杯”全国书法展(2013年)

  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展(2013年)

  全国第三届行草大展(2012年)

  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2012年)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2012年)

  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2012年)

  “瘗鹤铭奖”全国书法展(2012年)

  “乌海杯”全国书法展(2012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人精品展(2012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2011年)

  “齐白石杯”全国书法作品展(2011年)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2011年)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2010年)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9年)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2009年)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2009年)

  “福文化”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2009年)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书画艺术节(2009年)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2008年)

  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2008年)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2007年)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2006年)

  首届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展(2006年)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2005年)

  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览(人民保险杯)(1996年)

  专题介绍:

  《中国书法》杂志(2016年第11期)

  《中国书法报》(2017年12月12日)

  《书法》杂志(2017年第1期)

  《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年版)(2018年第10期)

  《书法报》(2016年7月20日)

  《中国书画报》(2015年7月11日)

  《青少年书法报》(青年版)(2016年4月25日)

  《艺术中国》杂志(2015年第5期)

楷书《元好问词》138×37厘米

 

书道修远 探索未已

——叶韶霖书法印象

叶雄

 

  每天清晨,当美丽的鹭岛刚在熹微的晨光中醒来,叶韶霖已经在他熟悉的跑道上跑完了十多公里,回到他的“铸石楼书法工作室”,稍作漱洗,他便濡毫泼墨,任一管柔毫在宣纸上尽情地挥洒。那是一天中他最珍视的一段时光,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直到阳光布满斗室他那张宽大的书案时,他又完成了一次在书法世界的“逍遥游”。

  风雨无阻,寒暑无间,奔跑不止,笔耕不辍。在常人看来,这是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但韶霖却乐此不疲。他坚信,要想让自己在挚爱的书法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从每天坚持踏上跑道开始,要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楷书《辛弃疾词》138×37厘米

  叶韶霖自2005年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以来,好象开挂了一般,十几年间三十多次跻身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国字号书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展专业户,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他付出的常人难以企及的艰辛和努力。其实,早已拿到中书协“门票”的韶霖完全不必要一再冒着落选的风险冲击国展了,他尽可以守着中国书协会员的这块金字招牌,安逸地搞点创作。但小成即安绝不是叶韶霖的性格,他喜欢挑战,每一次的入展甚至获奖对他来说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他从不自满,从不懈怠,他把冲击国展作为不断地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洗礼。韶霖曾说过,国展上高手云集,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激发自己的所有的潜能,每一次参赛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自我磨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深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笔法与样式、时风与个性、传统与创新……,要跟上时代,就必须与时俱进、日新又新。

  韶霖习书,非常重视临帖,临帖在他看来已不仅是提高技法的手段,而是保持旺盛创作力的“源头活水”,是他终生必须做好的功课,放弃临帖,必然走向自我封闭,进而导致浅薄僵化,也就等于放弃了书法进步的可能。与此同时,韶霖更重视对自己“心之源”的观照与反思,这使得他在学书时从不迷失自我,而是在转益多师,博学约取的过程中,含英咀华而又自出机杼,这使得他的笔下的书法世界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的内蕴。

隶书《韩愈诗》138×37厘米

  隶书是韶霖书法的根基。从早年时遍临汉隶到近年精研清隶,几十年来他对隶书的热情从未消减。韶霖学隶下了死功夫,有些汉碑甚至临过百通。从《张迁碑》之质朴、《史晨碑》之儒雅到《华山碑》之雄强、《西狭颂》之雍容,他都用极力模拟,得其遗意。为了对隶书的古今流变有更深的把握,韶霖甚至对清隶及至今人的隶书也有关注和借鉴。韶霖以赵之谦笔意创作的隶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入展第五届书法兰亭奖,以邓石如笔意创作的隶书作品《一瓢诗话三则》在十一届国展上获优秀奖,这两件作品格调清新,形神兼备,把他的在隶书方面功力和才情很好地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当时清隶还是冷门的情况下,韶霖敢大胆学习借鉴,并以之投稿,表现出超人的胆识。虽然获奖了,但韶霖并不想被人贴上擅写“清隶”的标签,他的目的是想通过熔百家于一炉,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面目。韶霖学隶书,从最初的实临到后来的意临,到后来他可能只学他有感触的某一点,再把它们自然和谐地融入到自己的笔下,甚至一些不为人知的冷僻的碑帖他也敢于取法,比如《夏承碑》之奇峭古拙,一般人极少涉猎,他学之也能把其中的波磔之法巧妙地改造运用,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一下子拉开了和他人隶书的距离。韶霖于隶书学之既富,挥运之时则左右逢源,尤其是在隶书结体上变化层出不穷,但又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是任笔为体的主观臆造,显得意趣高古,平中见奇。

节临《鲜于璜碑》180×78厘米

  韶霖的楷书也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全国首届“沈延毅奖”的获奖作品是其魏碑初登书坛时的面貌,从中可以看到韶霖对魏碑的把握,无论是变化不拘的用笔还是灵动扑拙的结体,甚至对《始平公造像记》界格的取法都十分的到位。韶霖这次的获奖原本让人以为他会强化对这种风格的探索,但他却将目光转到了在当今书坛备受冷落的唐楷上,他认为唐楷用笔利落,气象弘大,更能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但韶霖之学唐楷,可以说是师其心不师其迹,我们很难在韶霖的书作中看到我们熟悉的褚、欧、颜、柳的影子,他更多是要把他从唐楷中感悟到一种正大庄严的气象熔铸于笔端。韶霖近来之大楷之作,给人一种笔力雄强、真气弥漫的艺术感受,但又让人觉得其似魏非魏、似唐非唐,更多表现出两者有机协调的融合的味道。在用笔上,韶霖吸取了魏碑方峻峭拔的特点,但舍弃了其率意生拙的成分,书写时更注意形态上自然连贯和丰富多变,避免楷书笔法上单调呆板的弱点,更摒弃了常见的甜俗之态。在结构上,他多用唐楷严谨端庄的格局,而舍弃了魏碑支离怪诞的趣味。这使得他的楷书没有因为过份追求小趣味而导致的驳杂,而显得更加酣畅、劲健、简洁、明快。

楷书《秦观词》138×68厘米

  韶霖在隶书和楷书上的努力不经意间却让他在行书上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从书风的角度上说,行书是韶霖个性最鲜明的字体。韶霖的行书并不直接胎息某家,而更多的是以我为主,熔铸碑帖,表现出一种“六经注我、我用我法”般的自信。近代以来的那些碑派大家的行草书,无论是于右任还是康有为,他们的碑体行书在使转时主要还是以篆籀的圆转为主,碑体行书在格调上一般表现为重、拙、丑,喜欢支离字形结构,残破笔墨线条,营造苍茫拙朴的境界,而韶霖的魏体行书却迥异其趣。韶霖在行书中大量地使用厚重的方笔,甚至拗峭的折锋,但在节奏上他却能以明快跌宕的笔势使行书的气息不会阻滞,在结体上韶霖一改碑派崇朴尚拙的常见路数,而效法宋明书风的洒脱俊逸、灵动潇洒,在整体的气息上更倾向于传统帖学。他在不经意间走出了一条碑帖融合的新路。

  在当下展览风行的大背景下,与一些急功近利的作者为了入展而选择“跟风”不同,叶韶霖有着清醒的个性意识和强烈的自我革新精神,这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对韶霖来说,入展和获奖从来不是目的,他要做的只是在一次次“精品”的淬炼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已的路,找到他自己的艺术坐标。韶霖深信,当国展的“大潮”退去,“跟风者”早已不知去向,只有那个性鲜明的“弄潮儿”才能够留下来,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艺术上韶霖是个不安份的人!这条路,他还将执著地走下去……

《诗经》节选,(隶书)178×96厘米

小楷《成都》歌词,28×20厘米

行书《王千秋词》28×20厘米

行书《苏轼诗》60×60厘米

行书《咏茶诗》60×60厘米

隶书《勤以修身》37×138厘米

楷书《观沧海》37×138厘米

隶书《钳口韬笔》37×138厘米

隶书《刘禹锡诗一首》32×138厘米

提示:请横屏欣赏

楷书《枉凝眉》32×138厘米

行书《郑板桥诗》37×138厘米

隶书《郑板桥诗》32×138厘米

楷书《张枣诗》37×138厘米

隶书《魏源诗》32×138厘米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叶韶霖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